系统化综合护理预防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效果评价.docx
??
?
??
系统化综合护理预防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效果评价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综合护理预防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化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腹胀和便秘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综合护理预防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效果显著,能够预防并改善患者腹胀和便秘情况,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系统化综合护理;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临床疗效
胸腰椎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其中腹胀、便秘发生几率较高,若护理不当,患者容易长时间处于腹胀、便秘状态,对胸腔和膈肌产生压迫,导致负压升高,对下腔静脉回流造成严重影响,从而降低患者预后质量[1]。因此采取高效、安全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其中系统化综合护理优势显著。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系统化综合护理预防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效果,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7:20,年龄25~68岁,平均(37.3±2.5)岁,其中爆裂性骨折29例,压缩新骨折18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5:22,年龄23~65岁,平均(38.4±3.1)岁,其中爆裂性骨折28例,压缩新骨折1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骨折类型等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胸腰椎骨折相关知识,解答患者存在疑问,合理指导患者饮食,并保持病房定期通风,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体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患者多选择硬板床,行仰卧位,在患者腰部下方放置透气薄垫,从而帮助腰椎维持正常生理弧度,并定期协助患者进行轴线翻身。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主要进行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功能锻炼和膝踝关节屈伸运动,并在患者出院后,叮嘱患者家属协助开展康复训练。
1.2.2按摩及给药护理患者行仰卧位,护理人员沿着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的顺序进行环形按摩,每次5min,8次/d。同时重点按摩患者天枢穴、中脘穴和足三里,以此调节患者经络气血。此外,在护理过程中,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配中药内服,必要时给予患者中药灌肠。
1.2.3排便护理干预告诉患者注意自身便意,尽量不要克制,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同时定期对直肠进行刺激,以此诱发便意,患者排便体位选择平卧位,并为患者提供便器,若诱导无效则应采取手掏等形式,以此改善便秘情况。
1.3观察指标
第一,腹胀发生几率,轻微腹胀:腹部平坦,腹式呼吸正常,压痛不明显;中度腹胀,腹部轻微膨隆,腹式呼吸运动减弱,存在轻度压痛;重度腹胀,腹部膨隆明显,腹式呼吸运动明显减弱,压痛明显[2];第二,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腹胀发生几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轻度腹胀
中度腹胀
重度腹胀
腹胀发生几率
观察组
47
3(6.38)
2(4.26)
1(2.13)
6(12.77)
对照组
47
6(12.77)
4(8.51)
4(8.51)
14(29.79)
--
--
--
--
4.065
P
--
--
--
--
0.044
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为(14.21±3.15)h,明显短于对照组(23.41±3.22)h,t=14.001,P=0.000。
3.讨论
胸腰椎骨折后多并发便秘和腹胀情况,具体表现为不同程度腹胀,压痛明显,便秘、食欲下降且恶心,多数患者情绪不稳定,严重影响其预后质量,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其中系统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胸腰椎骨折后椎体受伤会导致腹部后壁出现血肿情况,刺激患者交感神经,从而导致肠功能紊乱,并且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减缓了肠蠕动,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