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2007版课后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网络以及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等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 P2-P32.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信息传递。P83.星形优点:(1)控制简单 (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3)方便服务 ? ?? ?? ?缺点: (1)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 (2)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3)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P13-P154.广播式和点对点的区别: 广播式网络中 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信道..点对点,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 P165.广域网 其分布可达书百至数千公里,覆盖一个国家或一个洲,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局域网是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网络。P166.P17.7.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1)硬件资源共享??(2)软件资源共享 (3)用户间信息交换。P108.略。第二章
1.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网络协议。
三要素为:(1),语义 (2 )语法 (3) 定时? ?P19
2.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3.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手段。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P204.(1)每层的功能应该是明确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
?(2)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的少。
?(3)层数适中。? ? P205.? ? P26
6.? ? P23
7.? ? P27
8.? ? P27
9.? ? P27..
第三章 物理层
1. P29
2. (P34) RS-449标准的电器特性有两个标准,即平衡式的RS-422标准和非平衡式的RS-423标准。??? RS-422电气标准是平衡方式标准,它的发送器、接收器分别采用平衡发送器和差动接收器,由于采用完全独立的双线平衡传输,抗串扰能力大大增强。又由于信号电平定义为±6伏(±2V为过度区域)的负逻辑,故当传输距离为10M时,速率可达10Mbps;而距离增长至1000m时,速率可达到100Kbps时,性能远远优于RS-232C标准。 RS-423电气标准是非平衡标准,它采用单端发送器(即非平衡发送器)和差动接收器。虽然发送器与RS-232C标准相同,但由于接收器采用差动方式,所以传输距离和速度仍比RS-232C有较大的提高。当传输距离为10M时,速度可达成100KBPS;距离增至100M时,速度仍有10KBPS。RS-423的信号最平定义为±6伏(其中±4伏为过渡区域)的负逻辑。 从旧技术标准向新技术标准的过渡,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主经过漫长的过程。RS-423电气特性标准可以认为是从RS-232C向RS-449标准全面过渡过程中的一个台阶。
3. P41
4. P51
5. 6KHZ
6. P55
7. P47
8. P63
9.( 50*10^3)/2*10^8=2.5*10^ 4秒
? ?? ?? ? 800/x=5/2*10^4 9.考虑一条长度为50km的点到点链路,对于一个100字节的分组,带宽为多大时其传播延迟(速度为2×10的八次方m/s)等于发送延迟?对于512字节的分组,情况又如何? 首先延迟的单位应是毫秒,故:2*10^8/1000=200000(m/ms)又因载波频率为100MHz-----10GHz所以对于100个字节的分组来说上行链路带宽可达:50000*100/100/8/200000=2(Mbps)下行链路带宽可达:50000*2^10*10/100/8/200000=204(Mbps)对于512个字节的分组来说上行链路带宽可达:50000*100/512/8/200000=0.4(Mbps)下行链路带宽可达:50000*2^10*10/512/8/200000=40(Mbps)请问一下上行链路带宽可达:50000*100/100/8/200000=2(Mbp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