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作业 参考答案.pdf

发布:2025-03-07约2.09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章概述作业

1.[1-12]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么?它

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么特点?

解答:

(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

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

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

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核心部分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种

是路由器的转发分组(这是直接为主机之间的通信服务的),另一种是路由器之

间不断地交换路由信息(这是为了保证路由表的路由信息与网络的实际拓扑一

致)。

2.【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2X108m/So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对延:

(1)数据长度为1()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o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么结论?

题解:

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如下:

7

⑴发送时延为10bit/(100kb/s)=100s,

68

传播时延为10m/(2X10m/s)=5ms。

发送时延远大于传播时延。

(2)发送时延为1()3疝/(1Gb/s)=lgs,

传播时延为5mso

发送时延远小于传播时延。

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又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3.[1-19]长度为1()()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运输层传送,需加上2()字节的

TCP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

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共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

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

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题解:

(1)数据长度为1OOB(B表示字节)时,数据的传输效率是:

以太网的帧长:100B+2()B+20B+18B=158B

数据传输效率=100R/(15SR)=63.2g%=63.3%

(2)数据长度为1000B时,以太网的帧长:1000B+20B+20B+18B=1058B

传输效率:1000B/(1058B)=94.52%=94.5%。传输效率明显提高了。

4.[1-22]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仟么?各有么含义?

解答:

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第2章物理层作业

1.[2-05]物理层的接口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

解答:

物理层的接口以下四方面的特性: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

和锁定装置等等。平时常见的各种规格的接插件都严格的标准化的规定。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07】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