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阜矿集团冲击地压及引发的事故教训及反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ppt

发布:2017-02-02约6.87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431B运输顺槽掘进面巷道布置图 二、三起典型冲击地压及引发的事故分析 (三)艾友煤矿“5·26”冲击地压事故分析 1.事故概况及简要经过 2015年5月26日23时09分,阜矿集团艾友煤矿发生一起较大冲击地压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冲击区域巷道底鼓0.2-1.8m,顶板下沉0.6-1.2m;造成8.5m巷道顶板冒落、底鼓,巷道堵严,两道永久风门毁坏,直接经济损466.1万元。该矿现处于收尾残采阶段,截止到5月26日剩余可采储量46万吨。 二、三起典型冲击地压及引发的事故分析 事故地点为1601残采综放工作面入风联络巷。 1601残采综放工作面事故前正在做撤除准备工作,在入风联络巷下段施工拆装硐室,硐室长33m,宽6.5m,高5.5m,采用锚索、金属网、钢筋梯联合支护,事故发生时已施工20m。 冲击地压地点开采深度为658m。 艾友煤矿“5?26”事故示意图 1601工作面巷道布置图 冲击地压事故现场图片 冲击地压事故现场图片 二、三起典型冲击地压及引发的事故分析 2.直接原因 1601残采工作面处在102采区煤柱范围,应力集中;受采煤工作面超前应力影响;施工大断面拆装硐室时,围岩应力扰动,发生冲击地压事故。 二、三起典型冲击地压及引发的事故分析 3.间接原因 (1)对残采煤柱区冲击地压灾害认识不足。艾友煤矿原为无冲击地压矿井,1601残采综放工作面主要回采102采区三条上山保护煤柱,处于应力集中区,未按冲击地压区域管理。 (2)技术管理不到位。没有认真分析102采区煤柱集中应力引发冲击地压的可能性,未编制防冲措施,巷修作业规程和拆装硐室开帮、挑顶安全技术措施审批时,没有考虑诱发冲击地压事故的可能。 三、三起典型事故教训及反思 上述3起事故,使多名同志失去宝贵的生命,给遇难员工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教训极其深刻。 三、三起典型事故教训及反思 (一)对冲击地压危害认识不足。 1.对构造应力可能造成冲击地压灾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阜矿集团冲击地压最早发生在2002年,在“2?14”事故前,公司及矿技术管理人员对冲击地压发生规律、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还没有充分认识和系统掌握。虽然意识到构造是冲击地压成因之一,但在施工中没有认清其严重性,防治措施没有实现全面系统地贯彻落实。 三、三起典型事故教训及反思 2.对冲击地压机理掌握不全面。五龙煤矿对存在沉积相变化易引发冲击地压认识不清,遇地质条件变化没有及时修改补充防冲措施。 3.对煤柱应力集中区冲击地压危害认识不足。艾友煤矿进入矿井残采阶段,回采煤柱区,保护煤柱除西部为边界断层外其余周边已全部回采完毕,处于应力集中区。集团公司及艾友煤矿没有意识到在煤柱区施工可能存在冲击地压危险。 三、三起典型事故教训及反思 (二)技术管理有差距。 1.生产布局不合理。海州立井在构造应力区内施工,采掘面相向施工,采掘面邻近布置,技术管理上存在漏洞。 2.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不合理。地质条件变化、煤柱区域及采煤动压综合影响考虑不全,没有科学划分防冲区域。 3.矿井通风系统管理不严格。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巷道系统不独立,造成事故波及范围扩大。 三、三起典型事故教训及反思 (三)安全管理不到位。 1.防冲工作制度执行不好。集团公司相继制定了《阜矿集团防治冲击地压规定》及《阜矿集团公司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管理办法》,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漏洞,现场施工中存在防冲工程未到位的情况下组织生产的现象。 2.冲击地压灾害防治工作不到位。3起事故发生前,施工地点均有矿山压力异常显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认真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 三、三起典型事故教训及反思 (四)瓦斯预抽工作存在严重不足 3起事故中,两起事故在冲击地压发生后,由于瓦斯抽采工作存在不足,瓦斯大量异常涌出,造成瓦斯爆炸的次生事故及给救援带来了难度。 (五)防冲预测预报手段指导性不强。 目前阜矿集团防冲工作还是被动防御,没有做到准确超前预警,在预测预报方法和监控监测手段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防范措施及效果    阜矿集团深刻吸取几起事故教训,加大了安全和科技投入,不断健全防冲机构和防冲制度,进一步完善防治冲击地压管理规定及管理办法,建立预警系统,采取综合防冲措施,降低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强度和次数,减少了冲击地压造成的人身伤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