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就汶川地震失报探讨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再论李四光地震预报思想.pdf

发布:2018-04-12约3.62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就汶川地震失报探讨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 — — 再论李四光地震预报思想 赵文津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100037) [摘要】 根据我国多年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就地震发生的机理、预报研究的基本途径以及汶川 地震发生机理和失报问题做了探讨;分析了地震短临预报前兆、测震学应用的局限性及地应力转移和追踪 ; 提出了今后地震预报工作的9点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预报 ;地应力 ;李四光 [中图分类号] P3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742(2009)06—0OO4—12 要抓地应力场及其变化,并研究两者的关系。这应 1 前言 是探索解决地震预报 问题的基本途径 J。要说明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而且是大地震多 的是,地应力增加导致岩层破裂而使地震发生,这一 发的国家,防震减灾是我 国面临的最紧迫的课题。 过程并不是一个平稳的过程,可能因潮汐作用,或异 但是短临地震预报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迄今尚 地地震的触发作用而引起的。地应力则既要关注地 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块所受到的稳定的外力作用,也要注意各块体 内不 在200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代表党和国 同地段有无其他来源的外力作用。一些专家也提出 家提出:“我们必须把 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 要重视应力增大、岩层变形所产生的物理效应,研究 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抓 用其做地震预报的可行性问题。李四光还强调: 紧抓好”,“要加强 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 “(美国和 日本)各有各的观点和作法。我们只能根 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的研究,为科学预测和 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摸索,不要先划框框 ,要从实 预防 自然灾害提供理论依据”。_】 际出发。……(对他们的作法)我们虽然不否定它, 当前国内地震形势是严峻的,需要密切注意 ,严 但也不必重视它。” 加监测,捕捉战机,边研究边预报 ;另一方面应当再 3 关于汶川地震发震机理及其失报问题浅析 深入总结探讨一下过去的工作经验(不仅是科技方 一 种代表性的说法是,“在印度板块总体 向北 面),地震预报问题如何进行,中国能否做到进一步 东方向作用下,青藏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 改善地震预报工作?为此,笔者就如何评估当前地 挤压,受到四川盆地的阻挡,地壳运动积累的能量在 震科学的研究现状及如何开展地震机理研究进行地 龙门山映秀一北川地带 突然释放,引发汶川地 震预报工作,提出下述6个方面的看法,供讨论。 震 。”这里,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是从6500万年前 2 关于地震预报的基本思路 马宗晋.2008年 9月4 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汶川地震及 关于地震预报 ,李四光强调,一要调查研究地下 灾损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发震层以上地层岩层的力学性质及破裂强度 :二是 [收稿 日期] 2009—03—13 [作者简介] 赵文津(1931一),男,北京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矿产地球物理勘察和深部地球物理 4 中国工程科学 就开始发生碰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