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主义的本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道路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问题 1.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任务的提出 2.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客观依据 (1)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2)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迫切需要 (3)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要求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与形成 (1)本质论的孕育时期(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 (2)本质论的雏型时期(1980年代中期至末期) (3)本质论的正式形成(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 2.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和要求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与根本目标 (4)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 (1)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2)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3)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4)体现了根本任务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5)体现了在动态中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4.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意义 (1)在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2)在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3)在政治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 附: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1.生产力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4.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各种问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理论依据 2.发展的内涵 3.发展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 1.怎样全面、正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2.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 社会主义本质: 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内在质的规定性,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理论概括,它比社会主义特征更宏观、更集中、更深层,是社会主义最高层次的概念,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决定性。 社会主义特征: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在表现,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论概括。它从总体上说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直接性。它从属于社会主义本质,为社会主义本质服务。 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3—314页。 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页。 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面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5页。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