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1~2课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 第二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 2 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集体备课人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2015年3月 日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 时 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重点难点 1. 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 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合作学习分析 多媒体播放微视频──亚洲自然风光集锦,(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学生观看微视频,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
教师:同学们,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学步骤
及
主要内容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
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分布与海拔
布置任务: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到主要地形区,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
(3)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
引导过程:
(1)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根据颜色判断地势:颜色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重要特征,对照图例认识陆高与海深,其中褐色代表海拔较高的,绿色代表海拔较低的。
(3)总结亚洲的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大,中部,四周,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步骤2──沿30°N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进一步印证亚洲地势特点
布置任务─快乐之旅:结合“图6.8亚洲的地形”和“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以小组为单位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说出你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
引导过程:
(1)旅行路线: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沿途记录所经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根据剖面图判断:亚洲海拔最高部分在亚洲的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部位),总结亚洲地势特点。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总结: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出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课件出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活动二:认识亚洲的河流特征
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
布置任务:
(1) “知识拓展”?──水系
阅读:流域一般指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作外流水系;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称作内流水系。
(2)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①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②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出亚洲主要大河,按注入的大洋把河流分类,看看亚洲河流是否都注入了海洋。(注意区分内外流河)
③读图说出亚洲河流在数量、长度方面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学生完成任务:
(1)流入太平洋的有:。
流入印度洋的有:。
流入北冰洋的有:。
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
(2)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不同?我国的长江和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步骤2──认识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势地形的关系
布置任务:
(1)回想亚洲的地势有何特征。
(2)思考河流流向受什么因素影响。
(3)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总结:受地形、面积广大等因素影响,亚洲长河众多,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和河流。地形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和流速,反过来,根据河流的流向也可以判断地势情况。受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等因素影响,亚洲长河众多,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本课作业 完成第8页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