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观期末复习指导.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文化概观》期末复习指导
《中国文化概观》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和本科的选修课程,文字主教材是北师大李山教授著《中国文化史》。宁夏电大在线的有关资料是考试复习的依据。
本课程考试形式采用卷面形式。考试成绩为两部分组成:平时形考作业占30%,卷面占70%。
本课程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本课程考试题型主要有:概念解答 (每小题5分,共10分);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分析题(共30分)。
重点复习范围:
基本概念:
1、分封制:分封制就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标准、分邦建国的一种制度。它的尺度主要是宗族血缘关系,也就是以“亲亲”作为分邦建国的基本法则。同时,分封制也是姬姓诸侯与众多异姓邦家共处的制度,许多古老渊源的族群都在这样一种制度下得到承认和延续,最终达到融合而成为政教、文化统一的民族。分封制是我们这个民族形成自己统一化的历史进程的制度,为后代社会许多文化现象奠基,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2、宗法制,狭义上说,是指封建社会早期维系宗族血缘关系,规范宗族道德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一种制度。它是从父系氏族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在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得到了定型,成为覆盖中国宗族、社会和国家政治的一种具有普遍作用的制度。宗法制度有两条原则。一是嫡长子继承制,即严格区分庶嫡,只有正妻所生长子即嫡长子,才是唯一有权继承父亲地位的人。二是在宗族内区分大宗和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具有特权,宗族成
3、大蒐礼:大蒐礼是一个集体性的军事演习性质的大礼,培育着国家军事活动所需要的整体精神,也培养着古代战阵中特有的贵族作派。
4、 “天人合一”观念
轴心期:轴心期的概念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始创。它指的是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的一个人类现象,就是在这五六百年的时期里,在印度、小亚细亚,古代伊朗、中国和古希腊,同时出现了圣贤兴起的文化现象。具体到中国,则出现了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
5、无为而治 :“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概念。自然而然就是“无为”,“无为”地创造了一切,就是“无不为”,“道”因此是一个“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逻辑。在文化的方略上,道家与儒家的差别,在于道家以去除人的“有为”而恢复“道”的“无为”的大境界。道家在思想上也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大格局,从“道法自然”出发,道家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可称为“中国古代式的自由放任主义”政治文化观。
6、科举制:隋唐以后的选官制度。朝廷设立特别的考试科目,依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材。设常科和制科。
7、八股文:八股文是一种“代圣人立言”的文体,从《四书》出一个句子,考试者必须模仿圣人的口气,挖空心思没话找话地对其进行阐发。其文章结构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名八股文。这种文体高度讲究形式,讲究声律、对偶等。八股文题目范围过窄、思想束缚严重,但却是明清科举考试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
8、禅宗:唐代产生于中国的佛教,创立者为六祖慧能。要点:抛弃了传统读经、烧香、拜佛、斋戒、冥想等办法,而强调顿悟及返回本心。他认为本心是清净的,人只需要返回本心,了悟本心佛性自然就会显现,人就可以得到解脱。此即所谓“即心即佛”、“明心见性”之意。禅宗的宗旨是不立文字,不加言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心心相印。
9、家国同构: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特点。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上有着一致性。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每个家都是相对独立的、自足的一个单元。它们以血缘为纽带组合成家族,家族同样以血缘为纽带组合成国。整个社会便是由这些独立自足的家或家族整合而成为一个相对松散的结合体。
10、学在官府:指西周的教育制度。学校都是官办的,所有的典章文物、图书资料和场所器具都属国家专管,学校的教师也是由各级官吏担任,而学生也只能是那些贵族子弟。
11、书院制度:“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六年,始在中书省设立丽正修书院,后又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它的职能是收集和收藏整理古代典籍,并研究辨明各项重大的典章制度,以备皇帝顾问。另外,它也负责物色和推荐人材。到了宋代,受佛教丛林教学制度的影响,学者们是山野办起了专以授徒讲学为业的书院。书院的教学内容是“四书五经”,理学家们自己的著作,都是书院的教材。
12、文化认同
答:文化认同是指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历史经验、语言、民族、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形成的共同的文化价值指向,它可以超越政治和经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文化认同表现在许多方面,服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广西白裤瑶族。
案例分析:请自行搜集当代的一些文化现象并分析其文化内涵。
1、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文化酝酿、兴起、传播的最重要的媒介及其展示场所。报告中所列举分析的“网络日记”、“极客”、“青年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