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毕业班最后阶段历史复习备考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三最后阶段备考方案
一、精选热点专题,串讲主干知识
结合这两年来的时政热点和历史主干知识建议关注以下几个专题,认真梳理主干知识,开阔学生看问题的视野。
1、三农问题、民生问题:串讲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2、大国梦:串讲近现代中国史。
3、生态文明建设:串讲中外工业化及其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4、大国关系:串讲中美、中日等国关系。
5、廉政建设:串讲古今中外的监督机制建设。
6、城镇化建设:串讲历史上的城市化建设。
二、回归课本,强化主干
回归课本的关键是回归历史主干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短时间内把握主干,建议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重温通史提纲,回顾历史框架。
回顾一轮、二轮整理过的知识提纲,在最后的时间里强化知识框架。
重读单元引言,感悟专业术语。
引言高度不仅概括了一个单元的主干知识,而且用语专业,恰好可以提高学生答题用语的专业化。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内容较少,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
三、精题、精练、精讲
1、选题尽量参考常考点,题目的阅读量尽量接近高考,设问方式模仿高考试题。
2、题量不要大,选择题按高考数量和时间要求学生。 材料题进行专项训练,如40题专项训练、41题专项训练、选做题专项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和解题能力。
3、讲解试题的解题思路重于知识,如选择题,要明白选择题的基本解法:
(1)审清题干结构。选择题题干一般由主干语(设计问题所依据的材料或情景)、中心词语(要求选择的问题)、条件限定语。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
(2)获取材料信息,清楚材料的主要观点;建立和课本知识的联系,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借助所学知识理解和判断被选项。
文字材料选择题:切记论(正确选项)从史(题干材料)出。
图片材料选择题:既注意表面信息、又注意深层信息。
表格材料选择题: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注意数据的变化。
组合选择题:确定1或两个必选或必不选小项,即用选基法。
4、特别提醒让学生关注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及相应答题模式。在训练是尽量选用高考真题。
四、适时进行学科考前指导
1.在考场上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冷静的头脑,保持自信,临阵不乱。
2.通览全卷,把握全局从试卷下发到正式开考的几分钟,除了按要求填涂有关信息外,首先要通览全卷,了解试题的数量、题型、分数,看看哪些题驾轻就熟、哪些题似曾相识、哪些题久别重逢、哪些题面孔新鲜,感受真题和自己做过的模拟题的异同。从全局的高度,大致预设出答卷顺序、时间分配、取舍内容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调整心态,舒缓紧张情绪,进入最佳应战状态。
3.不会做的可以不得分,会做的必须拿到分。高考试卷有区分度和选拔性,试卷长度控制在让75%~85%的考生答完全卷,高考文综三个学科,试题难度分易、中、难三档,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选择。所以,面对考卷,首先要将能做的题做好,把该拿的分拿到;考试中途遇到难题很正常,要认识到难题对大家都是公平的,难在人人,不在个人。一时找不到突破口,就应该是暂时放置一边,先绕过去,等最后时间充裕再说;实在无从下手的题也要果断舍弃,不要奢望不丢分,少丢分就是多得分。一定要避免因在过难的试题上白费功夫导致时间浪费,该做的会做的试题没时间做而丢分,留下遗憾。
4. 注重细节,分分必争。
高考成绩有时一分千金,考试期间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放过任何得分机会,要从卷面整洁、克服粗心、防止失误、提高准确率、不留空白、不丢步骤分等方面严格防范,不出差错。从细节方面一个标点、一个符号、一个条件、一个单位、一个字母、一点一滴,一分一厘地争取。
5. 变换思路,转换角度。
当一时被个别题难住,一定要变换思路,转换角度,不可钻牛角尖,走死胡同。从理论上来讲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有多种方法,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材料新,形式活,难度较大。重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方法思路很多。比如选择题一般有直选法、排除法、推理法、比较法、筛选法、反证法、假设法、建模法、特值法、图解法等,选择题一定要惜时如金,不可小题大做,费时费力;当无计可施时,还有猜测法。当遇到挫折时要暗示自己,转换角度,讲究方法,善用谋略。也许就会出现“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