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民间文学二讲民间故事.pptx

发布:2024-08-05约3.71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讲:民间故事;一、民间故事的概念;二、神话、传说与故事的关系;二、神话、传说与故事的关系;三、民间故事的特征;四、民间故事的分类;共分五个部分:

ⅰ动物故事(1-299号)

ⅱ普通民间故事(300-1199号)

A.神奇故事(300-749号)

B.宗教故事(750-849号)

C.生活故事(850-999号)

D.愚蠢的魔鬼的故事(1000-1199号)

ⅲ笑话(1200-1999)

A.傻子的故事(1200-1349号)

B.夫妻故事(1350-1439号)

C.女人故事(1440-1524号)

D.男人故事(1525-1874号)

E.说谎的故事(1875-1999号)

ⅳ程式故事(2000-2399号)

A.连环故事(2000-2199号)

B.圈套故事(2200-22299号)

C.其他程式故事(2300-2399号)

ⅴ未分类的故事(2400-2499号);四、民间故事的分类;(一)幻想故事;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愍(mǐn)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於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险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人为者。瑞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又以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尔如此,后更实问,邻人笑曰:“卿已自取妇,密著室中炊爨(cuàn)而言吾为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於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径至瓮所视螺,但见女。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於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不可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於是乡人以女妻之。后仕至令长云。今道中素女祠是也。;(一)《白水素女》反映了民众的仙妻情结。即男性心底里希望娶一位仙女或仙女般美貌的女子为妻的一种愿望

(二)螺女等仙妻类故事表现了农民对贤妻的渴望。螺女贤惠、机巧、智慧,帮助丈夫克服贫困,积累财富,战胜各种困难。而这正是广大农民所迫切需要的。

(三)螺女故事表现了中国农民理想的家庭生活模式。螺女故事中表现的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理想家庭生活模式。

(四)就哲学层面而言,螺女等仙妻类故事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念的形象化反映。仙女代表天,农夫代表人,他们的成亲有一种完美结合的寓意。;4.“灰姑娘型故事”——灰姑娘型故事是世界著名的一个故事类型,该型故事最早见于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zǔ)》。

5.“狗耕田型故事”——或称两兄弟型故事。在宗族社会中,兄弟之间常因分家析产而产生冲突,一般长子拥有更多的继承权。

6.“蛇郎型故事”——这类故事是男权社会中女子依附于男性、自身命运决定于婚姻的反映。

7.“狼外婆型故事”——是描写掩盖其吃人凶恶的本相,并装扮成好人的动物或妖精,想欺骗弱小无知的孩子,最后露出破绽而自取灭亡的故事。;叶限;;灰姑娘型故事的文化意义;

8.“怪孩子型故事”——故事中的怪孩子常常以蛤蟆、葫芦、枣核、椰子等动植物形态出现。然而就是这些表面看起来丑陋的怪孩子,一个个都具有完美的人格。具体表现为勤劳、善良,是所有怪孩子的共同品格。

9.“神奇宝物型故事”——故事的一般结构为:缘起、获取宝物、处置宝物以及结局。里面表达了民众富足的愿望和道德观念。

10.“问活佛型故事”——反映了民众的宿命思想,也包含着一些宗教思想,同时也表现和肯定了人物对命运的不甘与抗争。

;幻想故事的特征:;是以民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情节与表现手法,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故事。又叫做“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生活故事除了具有一般故事的特点之外,它的特征就是其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故事中的情节是民众日常生活的艺术表现,虽然有虚构或夸张,但没有用超现实的幻想营造神奇的形象和离奇的情节。;中民间生活故事的常见情节类型;2.呆女婿型故事:讲述男人作为丈夫由于愚蠢而在妻子或岳父母面前露丑的故事。呆女婿故事凸显出对传统文化尊卑体制的消解和颠覆,它主要充当了传授生产和生活知识以及道德教化的作用。其核心美学特点为呆趣。分为三个子类型

3.怕老婆型故事:这类故事一方面是某些现实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