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件传输与访问 .doc

发布:2018-03-10约7.25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件传输与访问 几种常见的设计: 单个集中的文件服务器为一些没有本地硬盘的终端提供辅存,各终端通过高速无线网与文件服务器通信; 用户使用带本地存储设备的常规计算机,并定期通过网络把文件备份(或整个盘的副本)发送到一个保管数据的设备,在避免数据的偶然丢失; 重点加强在多个程序、多个用户或多个网点之间共享数据的能力,例如把一个联机数据库供所有工作组共享。 一、联机共享式访问 文件共享的两种不同形式: 联机共享访问(on line access):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访问一个文件。 特点:对文件的改动迅速生效,并在所有访问文件的程序中都可获得改动信息。 整文件复制(whole file copying):程序无论何时想访问一个文件,都必须获得一个本地文件副本。 特点:通常用于只读数据,如果必须修改文件,程序对本地副本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文件传回到原网点。 (一)联机访问方式 文件共享比数据库系统更先进且更容易使用:操作系统提供对远程共享文件的访问,用户可使用远程文件进行输入和输出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如同对本地文件的访问一样,整个文件系统提供对共享文件的透明访问。 透明访问的优点:远程文件访问不需对应用程序进行明显改动,用户可对本地和远程文件进行访问,允许这些文件对共享数据进行任意计算。 透明访问的缺点:使用本地和远程文件的应用程序不太可靠。 ——若网络或远程机器出现故障、超负载或者网络拥塞,即使用户的机器仍在运行,应用程序也不能正常工作、运行缓慢或引起通信协议向用户报告出现超时。 实现一体化的、透明的文件访问比较困难! 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异构环境中,一台机器上可用的文件名可能无法映射到另一台机器的文件名空间; 一个远程文件访问机制必须处理计算机系统中所有权、访问授权和访问保护的关系; 由于文件表示和允许的操作在不同机器间各不相同,在所有文件上实现全部操作可能很难或不太可能。 二)文件传输共享(整文件复制) ——用传输机制访问远程数据,取代一体化的透明联机访问的方案 特点:用户首先获得一个文件的本地副本,然后对副本进行操作;大多数传输机制在本地文件系统之外运作(即未实现一体化)。 实现: 用户必须调用一个特殊的客户程序传输文件,并同时指明一个远程机器 | 该远程机器上有用户所需的文件以及获得访问所需的授权(如一个账号或口令) | 客户与远程机器上的服务器联系,并请求一个文件的副本 | 传输结束,用户终止客户,并使用本地机器上的应用程序读取或修改本地副本 优点:操作的高效性,一旦程序获得远程文件的一个副本,就可以高效地处理文件副本,许多计算用整文件复制比用远程文件访问运行得快。 缺点:异构机器间实现较难,客户和服务器必须就访问授权、文件所有者和访问保护的观念以及数据格式达成一致。 由于异构机器间,各种表示之间、以及处理各种表示的技术之间有详细的区别,可能使得反向转换无法进行,因此整文件复制尤其重要! 例如:两台浮点数表示和文本文件表示都不同的机器A和B间的文件复制。 不可能将一台机器的浮点格式不丧失精确度地转换为另一台机器上的格式; 对于文本文件,假设系统A存储文件允许各行长度可变,而系统B要求必须将文本行填充为定长的;从系统A把文件传输到系统B时需要填充每行文本,从而使得最终的副本与原文件不同;然而,在从B传回A时,又要从每一行末尾自动去掉填充字符,这也会使副本与原先每行有填充字符的文件不同。 几点注意: 以上各种详细区别与计算机系统有关; 不是所有的表示差异都是可适应的,数据从一种表示转换为另一种表示时可能有丢失现象; TCP/IP是为异构环境设计的,牢记这一点将有助于解释TCP/IP文件传输协议的一些特征。 二、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是最常用的TCP/IP应用之一,它的使用导致了大量的网络通信量。 起源:由早期的ARPANET中的标准文件传输协议版本发展而成。 FTP提供的、超出自身传输功能的设施: 交互访问,大多数实现提供了一个交互接口,使得用户更容易与远程系统交互。 例如,一个用户可能请求列出远程机器上某个目录中的所有文件,或通过显示可调用命令的有关用户信息,来响应用户输入的“help”。 格式(表示)规范,允许客户指定存储数据的类型和格式。 例如,用户可指明一个文件是包含文本还是二进制整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