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3110下分层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doc

发布:2018-06-23约2.5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白沟美也有有限公司 13110下分层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回采时间:2013年12月~2014年10月 队 长: 宋红社、宋小朝 编 写 人: 李于锋 总工程师: 董新奎 编写日期: 2014年11月3日 13110下分层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走向长690m,倾斜长115m,工作面煤层上覆盖层厚度110~160m,煤层赋存稳定,厚度4.6~5.6m,上分层已采2.3m,下分层还剩余煤厚2.3~3.3m左右,结构简单,产状平缓,只有少部节理发育,煤层硬度f=3~4,倾角20~40,容重1.45t/m3。 2、工作面北为运输大巷,东、南两面均为本矿矿界保安煤柱,西为采空区。 3、煤层顶部为上分层采空区矸石;底部为粉砂岩,平均厚度4.8m。 4、该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约为3.34m3/min ,二氧化碳浓度为0.01%。煤尘无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级,属不易自燃煤层。 5、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主要涌水来自于煤层顶部的细砂岩和粉砂岩含水层水和顶板采空区积水,正常涌水量约0.05m3/h,最大涌水量约0.10m3/h。 二、回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遇到的问题 (1)工作面向前推进至距轨道运输大巷416m~464m(长48m) ,遇构造底部岩石厚度增加,推进至距轨道运输大巷416m处岩石厚度达到0.8m、420m处岩石厚度达到1.3m。 (2)工作面向前推进至距轨道运输大巷120m~167m(长47m),遇构造底部岩石厚度增加,推进至距轨道运输大巷144m处岩石厚度达到1.3m,推进至157m处岩石厚度达到2.3m。 (3)工作面向前推进至距轨道运输大巷391m~419m(28m),遇构造底部岩石厚度增加,推进至距轨道运输大巷415m处岩石厚度达到1.3m。 (4)工作面煤多、炭块率低。 (5)工作面输送机出现上下窜动 2、处理方法 (1)为解决工作面遇构造底部岩石厚度增加的问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松动爆破安全技术措施,对工作面底板岩石进行破碎,从而顺利通过构造。 (2)为解决工作面煤多、炭块率低、矸石多的问题,在工作面煤壁煤质坚硬无片帮地段进行打眼松动爆破,从而提高了炭块率。 (3)为解决工作面输送机出现上下窜动的问题,经过现场分析认为由受地质因素影响、受推移方向影响、受后部运输机连接方式影响而造成工作面输送机出现上下窜动,采取大斜式(即:变原先的两循环中,采两次机头、机尾为采三次机头、两次机尾或采两次机头一次机尾。若机尾长,可多推进机尾,少推进机头,其工艺原理与机头长时相同。在整个“大斜”调整过程中,采煤机鄯要跑整刀)、小斜式(若机头长时,只采机头,不采机尾。根据实际情况,采煤机一次比一次跑得短(近),工作面形成人为的凸(俗成“肚”),如此可控制运输机下滑)、支架调向式(通过调整支架的推移方向来控制运输机下滑)进行结合的方式控制从而很好的解决了该问题。 三、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经验 1、工作面在1~62#支架分别安装一个压力表(已安装圆图仪的支架不再安装压力表),每3架及工作面两端头液压支架安装一个圆图仪,进行监测支架立柱的初撑力及工作阻力情况。 2、两端头、进、回风顺槽20m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抽检不少于20%。 3、采煤队按矿压观测方案安装好。质检员每班维护,如有损坏及时更换,安全科负责监管。 4、质检员每班记录支架、支柱初撑力及工作阻力,下班后将数据汇总后表报质检科审阅、存档。 5、每旬由质检科不定期对工作面和顺槽支护质量进行动态检查,并定期对矿压观察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并监督落实。 6、严格控制循环进度不得大于600mm,架梁端面距不得大于340mm,采高保持在2.7—2.9m,严禁超高和擅自降低采高。 7、支架初撑力必须大于24Mpa(>3956KN),质检员负责把关。 8、底煤必须清净,支架不得支设在浮煤浮矸上。 9、移架时,要少降快拉,缩小空顶时间,如顶板破碎,要带压擦顶移架。 10、移架时,必须由专职安全员现场指挥。 11、严格执行追机移架制度,顶板破碎时,应超前移架支护,但割煤时要加强管理,防止割架。 五、工作面储量及其回采率 工作面走向长610m(可采),倾斜长115m,煤厚3.3m,容重1.45t/ m3,工业储量33.567万吨,采出原煤31.9万吨,工作面回采率95%。 六、问题及建议 建议采取以下方法提高煤皮假顶回收、减少矸石混入、增加发热量: 1、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及工作面端头3架支架原则上不放煤皮假顶,以维护上下端头支护。 2、严格控制采高,可降低煤皮假顶厚度,减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