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2012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适用专业:语文教育专业
教学模式:“讲授、训练”一体化教学
计划时数:《古代汉语》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本课程共108学时。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既是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学会科研方法,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专业教学使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使学生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使他们有能力自主地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为他们今后从事人文科学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一定数量的典范文言文的阅读学习,积累古代汉语文言作品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学背景常识。
2、通过古汉语各项基本知识的学习,积累古代汉语在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古汉语工具书等层面的语法知识和常见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知识。
3、积累与文选相关的古典文学、古代社会文化知识。
(二)素质目标
1、学史明理,养成善于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客观态度。并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古为今用。
2、培养客观认识文选所反映的古代哲学思想的辩证分析能力。
(三)能力目标
1、掌握古代汉语常用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能够运用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文选中的文字、词汇、语法层面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
2、能够对照注释阅读其他一般难度的文言文材料。培养和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以及讲授中学文言文语言知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独立解决在教学中新出现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三、课程设计与定位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古代汉语》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内容艰深,承担者培养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的教学任务。基于对学生阅读古书的主要困难是词汇问题而不是语法问题的认识,本课程形成了把学习内容处理为以“文选”为核心,在讲读文选的过程中,结合文选中的语言现象讲解古代汉语语法常识、简要对比古今汉语常用词词义变化的课程知识体系。
(二)本课程在实现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责任
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既是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培养、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和阅读古代文言作品的能力,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读懂一般难度的、没有今人注释的文言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讲授文言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学会科研方法,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专业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
(三)与前后左右课程的联系
1、与前导课程的联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古代汉语经过长期的发展,孕育出了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学习了现代汉语可以为古代汉语做铺垫,毕竟古今语法差别不大,差异主要在词汇上。而学好了古代汉语,可以加深对现代汉语的了解。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3、与平行课程的联系
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关系密切,学好古代汉语是正确深刻的理解赏析古代文学的基础。而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并使得理论知识得到感性的印证。两者相互促进。
四、课程实施
序号 课程内容要点及要求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内教学时数 讲授
课时 实践实训课时 1 绪论
古代汉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两个系统。文言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文人仿古的作品。古白话是指六朝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当时口语相接近的书面语,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文言。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文选和古汉语基础知识两部分,文选主要是先秦、两汉典范的文言作品。文选的学习主要是增强语言的感性认识。古汉语基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和音韵常识。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掌握古汉语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批判古代文化遗产,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文言文教学,提高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
学习本课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重视文选的文选的阅读,重视练习,要把古汉语的学习与中学文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2、教学要求
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和方法。3、思考提及练习重点
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明确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