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口迁移课件3.ppt

发布:2017-02-28约4.23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许多人从祖国的各地迁往克拉玛依、大庆等地 区域的大规模开发 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③交通和通讯 的发展 2、经济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事例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造成的人口迁移;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造成的人口迁移 交通 通信 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障碍,促进了人口迁移 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之所以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通通信的发展 经济因素: 3、政治因素 政治 变革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引起人口的迁移 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驱逐出境流亡国外即属此类 政策 政治 迫害 战争 国家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引发人口迁移 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 耶路撒冷的哭墙 阿富汗难民 各国政府所制定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 ①政策: 如:我国: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70年代知识 青年“上山下乡”运动;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从5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只要是专业“精英”,可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允许优先进入美国。1965年,美国又颁布“优惠制”新移民法,每年专门留出2.9 万个移民名额给来自国外的高级专门人才。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鼓励各类专业人才移居美国。 为吸引优秀学生留居美国,美国对他们实行“绿卡制”,给予入籍优惠,结果外国留学生学成后约有一半定居美国,如在1991-1992年留美的约60万名外国留学生中,有近5%毕业后滞留美国或加入美国国籍。 美国的移民政策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实例 政策 国家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20世纪60年代支援边疆、70年代上山下乡、80年代知青返城 战争 对人类正常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引起人口迁移 世界大战、局部战争(如波黑战争)引起人口迁移 政治变革 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都城的变迁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政治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种族、民族因素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特定人群迁移的主要因素 文化教育 求学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家庭、婚姻 (1)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结婚(2)家庭因素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重要作用-团聚 * * 高中地理精品课程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 “走西口(口:杀虎口(山西朔州))”讲述的是旧社会,晋陕北部一带十年九不收,人们被迫到内蒙古河套一带谋生,春去秋回,一旦条件允许,“竟将全家搬出口外”,成为内蒙的定居移民。因为要过长城关口,所以称“走西口”或“走口外”。 “闯关东(关:山海关(秦皇岛市))”讲述的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引起的饥荒,我国河北、山东等省农民移民东北,出关谋生,据统计到解放前的50多年间,迁去东北的人口达三四千万人,历史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闯关东”。 我们中的好多同学会随着父母来到西安务工,从而从老家移居到西安,长期定居在西安。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农民工”、“雁南飞”、“孔雀东南飞”、“高考移民”、“劳务输出”等,这些现象都与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人口迁移”有一定的联系。 “下南洋”:在明末到清末这段历史时期,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福建、广东一带的老百姓纷纷到海外谋生,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学习要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 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判断人口迁移 的三大要素 A 空间移动(跨越行政区界限) B 居住地变更 C 时间限度(大约1年以上) A C1 A1 A2 C B C2 B1 判断 A、B、C是三个不同的地区, 图中哪些现象属于人口迁移? 2.分类 ①按地理范围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区别: 有无跨过国界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分类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