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任隆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2024届四川省任隆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B.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有关农作物生产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田及时除草,可防止因竞争加剧导致减产
B.大棚栽培适当通风,能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速率
C.套种使农田群落结构简化,并减少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量
D.轮作能提高农作物对矿质元素利用率,并改变原有的食物链
3.研究发现,某昆虫有两种性别:性染色体组成为XX是雌雄同体,XO(缺少Y染色体)是雄体。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雌雄同体与雄体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雌雄同体
B.XO雄体产生的所有雄配子染色体数目均相同
C.雄体为该物种的单倍体,是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结果
D.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组成来判断该昆虫的性别
4.疟原虫是一类寄生性的单细胞动物,是疟疾的病原体,在人体内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中。疟原虫的寄生会使红细胞膜发生变化,它在细胞内的大量增殖可使红细胞裂解死亡。相关研究表明,未感染和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而其磷酸化水平可能存在差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会通过减少红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减弱其细胞代谢
B.疟原虫通过引发肝细胞、红细胞的细胞膜流动变形而进入宿主细胞
C.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不易感染疟原虫,可能与细胞表面糖蛋白变化有关
D.疟原虫形态的维持与蛋白质纤维形成的细胞骨架有关
5.下列关于突触及其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B.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以及向突触后膜转移都需要消耗ATP
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快速降解或回收再利用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不一定变为外负内正
6.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RNA聚合酶在miRNA基因转录时发挥作用
B.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C与G、A与U配对
C.miRNA在细胞核中转录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中加工,用于翻译
D.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翻译过程中
7.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适合形成氢键以及极性分子的特性使水成为重要的生命分子
B.酸、碱以及它们构成的缓冲系统帮助维持细胞内外的稳态
C.单体聚合成多聚体是细胞中生物大分子构建的基本模式
D.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水解与细胞中诸多放能反应相伴发生
8.(10分)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一定出现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之一
D.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二、非选择题
9.(10分)血浆中的部分成分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最终成为尿液,图示血糖浓度与单位时间血糖的滤过量和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人血糖值能维持在图示中N点左右,这主要是______________激素的调节作用所致。
(2)据图,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最大约为______________mg/min,限制该最大值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
(3)血糖浓度超过T点后,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肾小管还能通过______________运输对水分子进行重吸收。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人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更______________,从而排尿较多。
10.(14分)新型冠状病毒英文缩写为COVID-19,是一种RNA病毒。该病毒入侵人体后,先在细胞内大量增殖,然后释放出去侵染更多细胞。病毒释放的过程会导致细胞解体,免疫系统识别到解体细胞释放出来的物质发生免疫反应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若分泌过多,就会造成自体细胞损伤,尤其是使患者肺功能受损。
(1)免疫系统消灭侵入人体的COVID-19,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被COVID-19侵染的呼吸道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