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2018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在插有小树枝的密封烧瓶中,放着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华而形成的
B.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固形成的
C.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D.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
2.一支刻度均匀,但已不准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为2℃,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当用这只温度计测实际温度为25℃的某物体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 )
A.20℃ B.22℃ C.24℃ D.26℃
3.用滴管分别将同一环境中的水和酒精滴在手上,感觉酒精要比水更凉一些,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致冷作用要比水明显。随后,他在两只相同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水和酒精,用相同的电子温度计分别测环境温度t1、水的温度t2和酒精的温度t3,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t3,由此,他( )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4.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实验中,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砂石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砂石升温较快,说明相同时间内砂石吸收的热量多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的多与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实验中,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的实验思路
5.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
20
40
60
80
A.20g,1.0×103kg/m3 B.60g,0.8×103kg/m3
C.60g,1.0×103kg/m3 D.20g,0.8×103kg/m3
6.小伟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他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均为液化,但水蒸气来源不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9分)
7.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8.茶的制作过程很复杂,需要多道工艺,如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其中的“杀青”是指通过加热,使茶叶中的水分快速 的过程。茶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古人可以做到“石炉敲火试新茶,小楼懒问世间天”境界,煮茶时很快能泡出茶香、茶色,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
三、实验、简答题(本大题共l7分)
9.(6分)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加热时,需要将酒精灯火焰的 部位集中加热,给烧杯加热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垫上石棉网。
(2)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BC段表明该物质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是 摄氏度。
(4)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要 。
10.(5分)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根据相关资料。自制了如图甲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只小塑料瓶,B为玻璃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玻璃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
(1)经过讨论,有以下两种预测结果:预测一:环境温度越高,h越小;
预测二:环境温度越高,h越大;你支持哪种预测? ,理由是 。
(2)与图乙中的常见温度计相比,图甲温度计除了携带不方便外,其它不足之处有 (写出其中一点)
四、测量、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l4分)
11.(8分)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08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5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