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西师范学院《 英汉互译(一)》课程教案.pdf

发布:2024-09-05约7.5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西师范学院《英汉互译(一)》课程教案

编号:15-9

开课单位:外语系授课教研室:翻译写作

课程名称:《英汉互译(一)》授课教师:唐旭光

教材:《新编英汉互译教程》,授课对象:06级英语专业2、3、5班

授课时间:授课时数:2课时

12.ConversionofActive

授课课题SentencesintoPassiveOnesand授课形式讲练课

ViceVersa

教学目的与要求TranslationtechniquesinConversionofActiveSentencesintoPassiveOnes

教学重点ConversionofActiveSentencesintoPassiveOnesandViceVersa

教学难点ConversionofActiveSentencesintoPassiveOnesandViceVersa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解与翻译操练相结合

1.知识点介绍

一.语态转译在英译汉中的运用

1.1英语被动句译为汉语主动句

1.1.1英语被动句的形式主语在汉语译文中仍作主语

1.1.2英语被动句的逻辑主语在汉语译文中作主语,其形式主语在译文

教学内容及中作宾语

过程设计1.1.3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判断句

1.1.4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无主句

1.1.5英语被动句译为带有适当主语的汉语主动句

1.2英语主动句译为汉语被动句

2.翻译操练与练习讲评

作业ExercisesP221-223,专八翻译(活页)练习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英汉互译(一)》第九讲语态转译

(ConversionofActiveSentencesintoPassiveOnesandVice

Versa)

英语的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汉语也有主动句

与被动句之分。所谓“语态转译”,就是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将主动语态的句子转

译为被动语态的句子,或者将被动语态的句子转译为主动语态的句子。主动句的

主要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这在英语和汉语中是一致的。然而英语和汉语

的被动句的结构就略有不同了。英语被动句是由助动词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

的,而汉语被动句的构成则没有动词的变化,只须使用一系列标志词来表明句子

的被动结构即可。这类标志词主要是“被”、“受”、“遭”、“挨”、“叫”、“让”等等。

它们可以用作助词表被动意义,亦可用作介词引出动作发出者。

同英语相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小得多。有人曾做过统计,《水浒传》

全书仅用了120个被动句;而在一段有关石油勘测的英语短文中,全段14个谓

语动词,就有13个用了被动语态。造成这种汉语被动句使用范围小的原因可能

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汉语中有许多动词既可用来表示主动意

义,又可用来表达被动意义,正如倜西先生(2002:74)所说“汉语之所以少用

被动句大概与古汉语有关,因为在古汉语中有一个很特别的语言现象:好些动词

可以既表示主动,又表示被动,因此无所谓主动句或被动句。”第二个原因是汉

语是意合语言,这就决定了汉语在句子的构成上不太注重形式的整合,而是注重

意义的粘连。因此,汉语句子即使不用被动句的标志性词语,也可以表达被动

意义。第三个原因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