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练--实验突破七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docx

发布:2025-03-17约1.7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练

实验突破七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精练

1.(2023安徽,4,2分)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先分别向①②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下表的实验设计依次进行操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处理过程

检测

2毫升清水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2毫升唾液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A.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保温时间

B.预期只有②号试管内出现蓝色

C.换用馒头块进行实验消化会更快

D.唾液中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

2.(2023江苏苏州,10,2分)新鲜菠萝中的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表面的蛋白质,使口腔有刺麻的感觉,用盐水浸泡后,不适感会减轻。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向试管中添加的物质

实验条件

菠萝蛋白酶相对活性

甲组

?清水+5mL新鲜菠萝汁

将试管置于37℃水浴20分钟

100%

乙组

5mL盐水+5mL新鲜菠萝汁

88%

A.水浴保温的目的是模拟人的体温

B.甲组试管添加的清水量应为5mL

C.蛋白质在正常人口腔中不被分解

D.盐水能提高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3.(2023山东临沂,10,2分)如图为某同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下列对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对照组是①号试管

B.①号和②号试管对照,可以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放在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D.滴加碘液后,③号试管变蓝,①号和②号试管不变蓝

4.(2022江苏无锡,58,6分)下面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1、2两支试管中的浆糊,乙图中分别添加到两支试管中的水和唾液的量都应该。?

(2)从丙图可知,唾液淀粉酶作用的适宜温度是。?

(3)丁图中的号试管加碘液后会变蓝色,原因是浆糊的主要成分是,它遇碘会变蓝。号试管加碘液后不变蓝,说明了。?

答案精准解析

1.D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除唾液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即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A错误。①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②号试管中唾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B错误。馒头块与唾液接触面积较小,不能充分被唾液消化,故实验效果不如用馒头碎屑,C错误。①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②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正确。

2.D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将实验装置放在37℃左右的温水中水浴的目的是模拟人的体温,A正确。对照实验要求变量唯一。此题探究的是“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乙组盐水为5mL,为了形成对照,甲组“?”处清水的量应该是5mL,B正确。蛋白质在胃内初步被消化,在口腔中不能被分解,C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组与甲组相比,蛋白酶相对活性下降,说明盐水会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D错误。

3.C在对照实验中,通常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为实验组,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组叫对照组。本实验的对照组是③号试管,A错误。①号和②号试管变量不唯一,不能构成对照实验,B错误。将试管放入37℃水浴的目的是模拟口腔的温度,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大,C正确。①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滴加碘液变蓝(深);②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块中的淀粉充分混合,没有使淀粉全部被消化,滴加碘液变蓝(浅);③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碎屑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②号试管变蓝,③号试管不变蓝,D错误。

4.答案(1)相等(2)37℃(3)1淀粉2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了

解析(1)本实验变量是唾液淀粉酶,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故1、2试管中浆糊、添加的水和唾液量都相同。(2)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丙图将试管放入37℃温水中,是因为37℃是唾液淀粉酶作用的适宜温度。(3)浆糊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色,因此图丁中的1号试管加碘液后会变蓝色;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说明淀粉已经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