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治理关键在于基层,基层工作关键在于党的组织、党的建设,抓党建促治理、优服务,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乡村治理格局。
一、XX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情况
XX市XX区(共有X个行政村,X个村民小组。农村户籍人口X万人,常住人口X万人,其中,党员X人,占X%。近年来,XX区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活力,塑造了良好的乡村治理格局,为助推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支部书记建设为龙头,每年开展村支部书记轮训,研究出台《XX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评绩定星实施办法(试行)》,每年滚动评选村星级书记70余名。择优选派52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并出台管理办法,实行三年任期保障队伍稳定。同时,结合扫黑除恶工作,对村级班子成员涉黑涉恶情况进行专项排查,对掌握到有违法违纪前科的39人进行分类处理,累计对188个后进村进行整顿,村级组织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合理界定村级工作职能。明确村级组织职责主要在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管理群众,关键在于“治理+服务”。探索将村级事务明确界定为行政事务和自治事务,合理界定上级政府与村级组织在农村治理中的职能职责,梳理出118项村级组织承担事务内容,除61项属村级自治事务外,明确33项行政事务不得下放村级组织办理,X项下放的行政事务需足额匹配工作经费。真正让农村基层组织实现工作重心下沉,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其有精力、有意愿抓好群众组织、社会治理和便民服务工作。
(三)切实加强基层要素保障。X个村全部单设综合治理专干,形成1名书记、1名主任、1名综合治理专干、2名综合服务专干组成的“五职干部”队伍,并将X名村民小组长纳入综治协管员队伍,真正确保了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始终坚持基层导向,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投入保障力度,除村级干部、村民小组长工作补贴外,按每村1万元/年和2万元/年标准匹配办公经费和服务群众工作专项经费。将村综治中心纳入作为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累计投入X0余万元,规范化建设涵盖村综治中心的117个村便民服务中心。
(四)全面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坚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抓好党建带群建工作,切实强化党组织对其他各类组织的领导和引领,切实落实、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支持保障村民有序自我管理,针对“386199”人员情况,在各村组建老年协会、老年体育协会和“平安嫂”队伍等,会员累计达14万余人。同时,注重将骨干党员安排为群团组织负责人,村级基层党组织定期听取群团组织工作汇报,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动员力和发展推动力。
(五)有效助推农村社会治理。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整合交通劝导站、森林防火检查站,食药品协管员、地灾监测员等各支应急巡察力量,建设起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农村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队伍、保障能力等有效整合,近两年来XX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实现了农村群众违法上访、越级非访集访逐年下降,农村地区治安刑事案件发案逐年减少的工作目标。
二、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品交换原则深入人心,因土地复垦、环境保护、邻里纠纷、低保优抚等导致的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加之邪教组织和合法宗教非法传教渗透到基层组织,影响了国家安全,导致农村基层治理难度加大,根据农村实际情况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一)村级各类组织发展不健全。由于农村家族传统的影响,导致群众对村级各类组织的依存度和归属感不强,部分党员群众“关我什么事”“关你什么事”的思想严重,集体意识淡化,责任意识缺乏。加之,村级各类组织大部分未规范登记备案,致使多数村级组织是有机制无活动,处于半瘫痪状态,难以承接乡村治理各项任务。
(二)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XX区农村外出务工人群已超过适龄劳动力半数,以XX区XX镇长征村3组为例,全组原有常住人口X人,现仅有X人,50岁以下青壮年均在外打工。这致使大量农房空置、田地撂荒,留守的人员难以承担乡村振兴与治理重任。
(三)干部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一方面,村干部队伍“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少”,50岁以上和初中及以下文化近三分之一。同时,退出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对“太平官”“逍遥官”缺乏强硬的辞退措施,部分村干部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另一方面,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全区农村的党员中60岁以上的占48.6%,党性锻炼不足、集中教育培训少,导致党员作用发挥不够。
(四)村级组织的动员号召力不足。乡镇习惯行政命令,喜欢大包大揽,“管了不该管的事、干了不该干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