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毕业论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x

发布:2017-09-17约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金融专业论文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约占GDP 的55%,而占用的经济资源只有20%。随着人们对中小企业经济地位重要性的认识,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与帮助,从政策导向到各金融机构,都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提出很多措施与建议,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成效不大,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困惑仍然存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找出融资难的成因,并提出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与现状按照主要融资方式,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一)自筹融资,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一般情况,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的资金需求基本上是靠自筹方式来解决的。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还不成熟,市场风险较大,自有资金不足,因此向金融机构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企业不得不选择自筹渠道艰难融通。自筹通常表现为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向职工集资和向关系人借贷或向交易方融通货款等。这些方式的财务成本或费用都要远高于银行贷款,而另一方面,产品还要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所以企业利润率大大降低,甚至趋近于零,使得自我积累微乎其微。这个过程可谓是步履维艰。根据广东、浙江一带的调查研究,私营企业平均每户注册资本80 多万元;绝大部份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中自筹方式处于首位,且主要表现为向“关系人”借贷。经营“高利贷”的地下钱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滋养繁生的。事实上,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正陷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如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融资方式,并进入一种常态的主流金融,别说是进行企业扩张、产品升级,连维持生存都成问题。(二)证券融资,证券市场准入门槛高。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两大类。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从股权融资来看,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市场,沪深交易所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绝非一般中小企业所能问津。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要求,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 万元,并要求经营时间在三年以上且连续赢利。因此,平均每户注册资本80多万元的广大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机会争取到上市发行股票的资格。从债券融资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大企业都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规模小、信誉等级相对差的中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靠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来解决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当前不现实。(三)银行融资,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有限。主要是各种贷款,如:信用贷款、担保贷款、贴现贷款、融资租凭等。在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中,自筹方式的成本企业已难以牵就,合理有效的融资机会就在商业银行贷款中,商业银行贷款应占绝大部分比重。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方面仍存在着种种限制,惜贷现象严重。据统计,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商业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这与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工业增加值的2/3,出口创汇的38%和国家财政收入的1/4 的比例是极不对称的。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一方面应我国政治经济形式的要求,中小企业这种经济形式需要不断地发展扩张,另一方面本应作为中小企业资金渠道主干线的金融机构又跟进不及时,这便造成了中小企业资金环境供需极不平衡。资源稀缺自然成就价格上涨,因此储量可怜的一点自筹渠道也就成了“稀贵”。在我们的经济大潮下,这种“稀贵”没有理由成为主角,发展的使命终究要由主流金融去肩负。所以,下面我们就从主流金融的角度去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一)证券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作用有限。2004 年5 月中小企业版在深圳交易所正式启动。建立中小企业版,宗旨是避免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为中小企业创造直接融资环境,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是发展面向中小企业资金的资本市场,实际上只能部分解决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此类企业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我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资源结构呈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的特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将始终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部分,他们很难像高科技型企业那样成为高收益、高成长的企业。因此,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没有太大帮助。(二)银企多角度不对称,银行惜贷严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讲究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与其原则不符便会造成惜贷,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1、企业自身方面,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便直接影响到资金使用效率及风险保障。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庭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多数企业表现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