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整机知识培训.ppt

发布:2016-05-20约5.77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平整机知识概述 平整机HMI及重要控制介绍 平整机换辊流程讲解 平整机湿平整系统讲解 平整机板型控制 1.平整机知识概述 二冷连退线应用的是单机架六辊CVC平整机,位于出口段6#张紧辊和7#张紧辊之间,如图所示:机架内包括上支承辊,上中间辊,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下中间辊,下支撑辊。平整机对带钢进行轧制,用于改善退火后带钢的平直度,消除带钢的屈服平台,提高表面质量。 2.平整机HMI及重要控制介绍介绍 平整机主画面基本包括了所有的信息,包括当前的工作模式,张力值,延伸率,辊子的里程,弯辊,窜辊,轧制力等。 通过主画面上的“SPM SETPOINT”按钮,可以选择平整机的工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平整机有三种工作模式:不轧制;恒轧制力;延伸率。不轧制即打开机架空跑,不对带钢进行轧制,恒轧制力即在对带钢进行轧制时保持轧制力设定值,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延伸率即在对带钢进行轧制时保持延伸率设定值,因为保持延伸率设定值的方式分为两种所以延伸率模式下又分为两种控制方式:轧制力,轧制力和张力。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延伸率控制。 延伸率是指式样被拉伸后,其标距段的变形量与原标距段长度之比的百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而带钢平整是一个压下率很小的轧制过程,延伸率控制在0.5%至3%之间,所以直接检测带钢平整前后的长度变化比较困难,由于延伸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转化为以下形式: 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平整机前后的速度变化来检测延伸率。轧制力控制,即通过调节轧制力实现控制延伸率,另一种是轧制力和张力控制,即通过同时调节轧制力和张力实现控制延伸率,在这两种控制方式中都包括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指闭环PI控制,将延伸率的偏差值作为PI控制器的输入值,经过PI运算得出输出值然后传送至平整机HGC系统(如果是轧制力加张力还要传送至张力控制系统中), 与HGC系统中的设定值相加,得出最终的轧制力设定值,然后再经过PI运算得出相应的输出值,将输出值转化为±10mA的电流信号控制伺服阀的开度,从而控制轧制力。然后通过安装在平整机前后张紧辊上的测速编码器检测出平整机的入口和出口速度,计算出实际的延伸率并作为反馈值与设定值相减重新计算偏差值。 前馈控制主要是为了消除速度变化对延伸率的影响,实现快速调节。前馈控制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F为前馈控制得出的轧制力调节量,K为速度前馈系数。 将通过前馈调节得出的轧制力调节量与通过反馈控制得出的轧制力调节量相加作为延伸率控制最终需要的调节量。 3.平整机换辊流程讲解 平整机在轧制过程中会对辊子造成磨损,所以轧辊需要定期更换,其中中间辊和工作辊可以自动更换,更换过程包括机架打开,换辊,机架关闭,换辊又分为新辊在操作侧和新辊在传动侧两种。 在换辊之前操作工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如图所示:选择更换工作辊或是更换工作辊和中间辊,何时开始换辊,以及输入新辊辊径,待机架完全打开后点击Take Over将新辊辊径同步至当前辊径。 自动换辊的自动步分为机架打开(stand open),由OS向DS换辊(OS--DS change rolls),由DS向OS换辊(DS--OS change rolls),机架关闭(stand close),换辊和机架关闭如果选择自动运行,则整个换辊流程可以全自动完成,如果选择半自动运行则打开,换辊,关闭这三个自动步分别需要操作工给出开始命令才能运行。每个自动步在运行之前必须满足开始条件和运行条件。机架打开的条件如图所示: 总结如下: 操作侧换辊车侧移架移到机架位置,若非换辊选择状态则不需满足。 传动侧侧移架移到机架位,若非换辊选择状态则不需满足。 线停运行。 HGC模式打开。 操作侧卷帘门打开,传动侧侧滑门打开。 在画面上选择机架打开,操作面板上选择自动。 夹钳车到换辊位或HMI画面上选择非换辊模式。 自动或半自动模式选择。 顺序为关闭状态。 非急停状态。 顺序没有错误。 工作辊、中间辊、上下支撑辊销子闭合。 高压站低压站准备完毕。 以OS--DS更换工作辊为例,换辊自动步需要满足的条件如图所示: 总结如下: 钢带停止在换辊选择的位置。 入口出口防皱辊收回。 HGC在换辊位置。 夹钳车在机架位置。 操作侧传动侧侧移架到换辊位。 工作辊中间辊夹钳都打开。 支撑辊平衡提升。 线停止。 中间辊窜辊在换辊位(当中间辊换辊被选择)。 工作辊模式选择。 吹扫系统收回。 选择换辊顺序DS→OS。 顺序关闭状态。 非急停状态。 顺序没有错误。 操作侧卷帘门打开,传动侧侧滑门打开。 高压站低压站准备完毕。 机架关闭自动步需要满足的条件如图所示: 总结如下: 线停止。 阶梯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