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萍乡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地理试卷(含答案).docx
准考证号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萍乡市202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客观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射线观测站“拉索”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2023年11月16日,该观测站正式发布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的精确能语。该仰马射线暴产生于一颗比太阳重20多倍的大质量天体的塌缩爆炸。据此完成1-2题。
1.“拉索”选址在海子山的主要原因是
A.白昼长,可观测时间长B.人烟稀少,观测受干扰少
C.晴天多,宇宙活动频繁D.海拔较高,距离太空较近
2.“拉索”此次观测到的伽马射线暴
A.主要由氮原子核和氧原子核组成B.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C.与极地大气碰撞。产生大量极光D.使得南方出现洪涝灾害
“反向飞地”是“飞地经济”的一种,它是欠发达地区主动到发达地区设立“飞地”。位于浙江省西部的Q市通过“主动投怀送抱”,在深圳建立了飞地产业园。图1示意“反向飞地”。据此完成3-5题。
3.“反向飞地”经济模式的前提条件是两地
A.空间距离较远B.政府大力支持
C.区域优势互补D.交通联系紧密
4.Q市在深圳建立反向飞地主要目地是
A.加快人才流动B.促进产业转移
C.保护当地环境D.提高研发效率
5.Q市在深圳建立飞地产业园,体现了
A.城乡统筹发展创新B.区域协调发展创新
C.区域产业结构创新D.资源跨区域调配创新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肥力的高低。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黄土高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分布差异。图2示意黄土高原塬面、坡地、沟道和梯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变化。据此完成6~8题。
6.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含量
A.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B.因土壤类型差异而不同
C.不同深度变化差异一致
D.受微地貌类型影响较大
7.黄土高原塬面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类活动B.植被覆盖率
C.水热条件D.土壤结构
8.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上有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增施有机肥。土壤性质得到改良
B.光照增强,生物量增加
C.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得到提高
D.全球变暖。植物生长快
研究者把外来人口计划在流入地居留至少5年的意愿称为长居意愿,把在流入地购房定居的意愿称为定居意愿,把户口迁入流入地的意愿定义为落户意愿。影响流动人口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特征(性别和年龄等)、家庭随迁、生活成本、落户门槛等。图3示意居留意愿(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统称)的城市比较。据此完成
9.对于不同城市来说
A.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基础B.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
C.定居意愿是落户意愿的基础D.落户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
10.北京、上海一类的城市落户意愿高于定居意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特征B.家庭随迁C.生活成本D.落户门槛
11研究居留意愿可以
①为预测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提供依据
②为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③为判断城镇化趋势提供依据
④为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提供依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图4是不同时期我国天山各朝向冰川面积(km2)分布统计图。另据资料显示,在天山海5200米以上的区域冰川面积出现了增加的现象。据此完成12~14
13.导致天山各朝向的冰川面积退缩速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坡度C.冰川厚度D.太阳辐射
14.海拔5200米以上区域的冰川面积增加,可能源于该区域
A.地形坡度小,冰川运动速度慢
B.海拔高,气温低。冰川消融慢
C.冰川反射增强,热量吸收减少
D.降水最增加。利于冰川积累
正常情况下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南,副热带高压南部东风气流易在其西侧转为西南气流。该气流对南海海域洋流及水热交换具有深刻影响。图5示意南海区位。据此完成15-16题。
15.冬季上升流多发的海区为
A.甲海域北部
B.乙海域东部
C.丙海域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