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_0.doc

发布:2016-04-05约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小编语: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创造财富的动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有中国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改善提供充沛动力。以下是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范文一)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十八大报告响亮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然而“小康”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靠党的好领导,要靠全国人民辛勤劳动来创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创造财富的动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有中国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改善提供充沛动力。小康社会要靠人民来创造,小康社会要让人民来共享,那么就一名基层干部来说,应该为小康社会的建设做些什么? 俗话说“低头踏实走路,抬头乐观看天”。如果把我们对于十八大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比作“抬头乐观看天”,那么我们基层干部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低头踏实走路,做好当下工作”。只有做好当下,才能让我们无比踏实,才能让我们全神贯注于日常工作的细节和细琐之事。细琐但非繁琐,只有秉承着“重细节、轻形式”的优良工作作风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每天都要与群众打交道,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以振奋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把关注民生、服务群众、解决民生的实际困难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工作的落脚点,时刻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做群众的贴心人,用真心凝聚民心,做到有情必知,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突出服务特色,打造服务品牌,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该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爱岗敬业,创造良好业绩。做好本职工作,管好自己的“责任田”,爱岗敬业,是对“建成小康社会”最有效的支持。农民种好地,工人做好工,教师教好书,军人站好岗,干部为群众服好务,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推动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让群众更加受益,人民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发展,这是对十八大最好的支持,也是对党最大的忠诚。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基层干部置身于群众之中,与群众息息相处,其言行都被群众时时关注,每一个基层干部应该利用自己的群众基础做好十八大的宣传员,要紧紧围绕“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注意力集中到推动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努力为“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维护稳定,营建良好环境。当前,经济形势比较困难,各类矛盾易发多发,维护稳定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基层干部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过硬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坚持深入群众,从源头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十八大是起点,不是终点,冲锋号角吹响,就不允许倦怠、停止。“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基层干部也要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走去。工作中,听从党的指挥,见困难就上,遇重担就挑,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处处当先锋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才是对忠于党伟大事业的最好表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范文二) 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而小康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XX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党中央在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为我们描画了今后二十年的幸福生活,这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农村党员责任更是重大,因为农村党员是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领头羊,只有农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国人民才能算得上实现了全面小康。 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 实际上,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旧社会,人们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理解就是吃饱穿暖住好房子,根本不敢奢望上学读书干大事业。新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小康标准越来越高,万元户甚至十几万元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加注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