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要:本文全面的回顾了小康社会的提出和发展过程,以及在建设小康社会期间,我国所取得的各项成就,然而小康社会的建成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如何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小康 建成 问题 发展
To complete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posal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during the period of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we?have?made?new?and?major?achievements?in?all?fields?of?our?work,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Comple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how to complete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were written on report to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Key: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complete problem development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最早源于《诗经》。如今小康是指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为了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我们党带领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满足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不断地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
一、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一)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二)实现总体小康生活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1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对小康的内涵作了详细的描述,“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三)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会议坚定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小康目标在本世纪末能如今达到。 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进行了一步明确。十六大指出我国已经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的目标是在21世纪前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