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_下载.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 基本概念 1.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一台机床上),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叫做工序。它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生产计划、经济核算和进行质量检验的基本单元。 工序划分: (1)工序集中就是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工序内完成,而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却比较多; (2)工序分散则相反,整个工艺过程中工序数量多,而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则比较少。 工序集中特点: 减少了工序数目,缩短了工艺路线,从而简化了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工作。 减少了设备数量,相应地减少了操作工人和生产面积。 减少了工件安装次数,不仅缩短了辅助时间,而且在一次安装下能加工较多的表面,也易于保证这些表面的相对位置精度。 设备和工艺装配结构都比较简单,调整方便,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低。 可采用最有利的切削用量,减少机动时间。 容易适应生产产品的变换。 设备数量多,操作工人多,占用生产面积大。 1.1 基本概念 2.工步 在加工表面和切削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中的进给量和切削速度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叫工步。 工 步 工 步 为了简化工序内容的叙述,对于在一次安装中连续进行的若干个相同的工步,也视为一个工步。 1.1 基本概念 1.1 基本概念 1.1 基本概念 1.1 基本概念 生产类型与生产纲领(年产量)的关系 -------------------------------------------------------------------------- 生产类型 重型机械 中型机械 小型机械 单件生产 5 20 100 小批生产 5~100 20-200 100-500 中批生产 100-300 200-500 500-5000 大批生产 300-1000 500-5000 5000-50000 大量生产 1000 5000 50000 1.1 基本概念 生产类型对加工工艺的影响: 生产类型不同,则零件的加工工艺、工艺装备、毛坯制造等工艺特点也不同。 生产类型对零件工艺规程影响很大。同一产品在大量生产情况下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等优点,所以应推广产品结构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以便组织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 1.1 基本概念 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点 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3 工艺审查与毛坯选择 1.3 工艺审查与毛坯选择 1.3 工艺审查与毛坯选择 1.3 工艺审查与毛坯选择 1.3 工艺审查与毛坯选择 1.3 工艺审查与毛坯选择 第三节 毛坯的选择 1.3 工艺审查与毛坯选择 1.4 工艺过程设计 1.4 工艺过程设计 (4)自为基准原则 当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加工求余量小而均匀时,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进行加工成为自为基准原则。如图所示,在导轨磨床上以自为基准磨削床身导轨。 1.4 工艺过程设计 (4)自为基准原则 采用自为基准原则,只是提高加工面本身的精度,不能提高加工面的位置精度,该加工面与其他表面的位置精度由先行工序保证。 1.4 工艺过程设计 1.4 工艺过程设计 1.4 工艺过程设计 2、常见表面(外圆、内孔、平面)的加工方法,见下列框图 1.4 工艺过程设计 1.4 工艺过程设计 1.4 工艺过程设计 1.4.5 加工顺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 (1)先基准面,后其它面; (2)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 (3)先面后孔; (4)先粗后精。 1)热处理工序: A、预备热处理:目的:改善毛坯的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为最终热处理作准备。包括有:退火,正火,时效和调质。 B、最终热处理: 淬火(C),常在调质后进行,为提高表面淬火零件的心部材料性能和获得细马氏体组织. 表面热处理:渗碳(S0.5);渗碳淬火(S0.5-C59);氮化(D0.3-900)等. 预备热处理: 退火(Th):应用于经过热加工的毛坯,含碳量大于0.7%的碳钢,合金钢, 以降低硬度便于切削 正火(Z):含碳量低于0.3%的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以避免硬度过低切削时粘刀,为提高硬度采用正火. 退火和正火还可以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 时效处理:主要用于消除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有人工时效和天然时效。 1.5 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