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docx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2023年10月13日,圆明园西洋楼流失海外百余年的七根石柱回归(如图为其中一根石柱)。这是继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回归的圆明园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为圆明
1.(2分)2023年10月13日,圆明园西洋楼流失海外百余年的七根石柱回归(如图为其中一根石柱)。这是继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回归的圆明园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为圆明园文物保护利用和博物馆展览展示谱写了新的篇章。导致圆明园文物“流失海外”的是160多年前抢劫并焚毁圆明园的()
A.英俄联军B.英法联军C.美俄联军D.八国联军
3.(2分)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书写了基本收复新疆地区的“中华民族故事”的是()
A.刘铭传B.左宗棠C.冯子材D.沈葆桢
第1页/共10页
5.(2分)据图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
5.(2分)据图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
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B.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导致了清政府丧失司法主权D.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8.(2分)1915年,某列强向袁世凯提出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二十一条”要求。该列强是()
A.日本B.俄国C.英国D.德国
9.(2分)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废除二十一条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2页/共10页
12.(2分)下列民族英雄牺牲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①邓世昌
②杨靖宇
③左权
④张自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2分)如表是小史同学做的历史笔记,该笔记内容所属的会议是()
时间:1945年4月至6月
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通过了新党章。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A.中共二大B.中共七大C.遵义会议D.政治协商会议
15.(2分)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如表是瑞瑞同学梳理的历史知识,其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二次革命
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B
重庆谈判
和平民主建国愿景实现
C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
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华书店
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A.AB.BC.CD.D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第3页/共10页
1.(10分)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求富】
材料一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救亡图存】
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思想革新】
材料三就在封建文化穷途末路的时刻……“德先生”和“赛先生”作为第一代走出国门看到和学到最优秀的东西,开始在国人之间传播,中国思想历史发展从此拐了一个弯,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实现“自强”,李鸿章等洋务派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简述这一探索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
(3)材料三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列举一位标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为口号的思想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的变化。
2.(10分)上海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如图所示
第4页/共10页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材料三淞沪之战从开局进攻到死守防御,中国军队都屡有上佳表现,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