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六有教无类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

发布:2025-03-26约2.5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有教无类

教学目标

学习和驾驭本文的重要词汇

2、引导学生驾驭孔子关于教化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3、领悟孔子教化思想对今日的启发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和驾驭本文的重要词汇

教学难点:驾驭孔子关于教化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讨法、点拨法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时事热点

1.甘肃648分考生魏祥致信清华求,希望为母亲和身患残疾的他解决一间宿舍,让其能与母亲一同前往,便利他顺当完成高校学业。清华高校回复:不让任何一位优秀学生因为经济缘由而辍学。学校已为魏祥母子打算好宿舍,在清华就读期间魏祥母子住宿费全免,妥当解决魏祥母子的后顾之忧。信中表示,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万幸的是,你在经验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旧选择了坚毅和努力,活成了让我们都敬重和崇拜的样子”。

2.教化部发布残疾人高考“新规”:盲文考生可延长一半考试时间;听力残疾考生可免除高考外语听力考试。

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怎样的教化观念?“同等、公允”的教化观念。

作为教化家的孔子,他有怎样的教化思想和教学方法,一起来学习《有教无类》。

(1)师讲第一则:“无类”指什么?

明确:【评析】“无类”是指:明确: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化;不管品德、习性,对全部的人都同等地加以教化。孔子对教化的贡献:变更了教化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历史传统,把受教化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资料补充:孔子学生的来源

一、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诵读文本,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结合注释驾驭重点字词句、理解文本,有怀疑之处标识出来。

(3)本文阐述了孔子的哪些教化思想呢?

二、检查文言字词预习

学生展示,老师精导

1.通假字

于吾言无所不说

2.词类活用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礼后乎

3.特别句式(先写出句式,再写出推断依据)

回也非助我者也

②起予者商也

③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④其斯之谓也

⑤何谓也

4、一词多义:举、诸、已

三、小组合作探究

本文共十则选文,现将十则选文归类分为五部分:通过本选文我们要明确两个问题,作为学生应当怎么学习,作为老师应当怎么教化学生?

(一)2、3则——第2组

(二)4则——第1组

(三)5、6、7、8则——第3组

(四)9则——第4组

(五)10则——第5组

要求:

1、理解并归纳各则思想内容。

2、各则阐述了孔子的哪些教化思想?说说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同桌间探讨3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派两位同学上台展示沟通的成果,其它小组的同学做好笔记,标识有怀疑之处。

明确:

(1)2、3则:孔子强调教化要结合受教化者的智力高下、人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即“因材施教”、“从实际动身”的原则,所以对同样的问题,对子路和冉求的回答有所不同。

(2)4则:区分了“忠”“仁”“清”的界限,从文中我们可看出孔子的回答是很谨慎的,“未知,焉得仁?”一方面,说明“仁”的标准是很高的,另外也可看出,孔子在弟子的面前是不妄言的。

(3)5—8则: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注意启发,培育举一反三的实力;学习和思索的辩证关系:注意学与思相结合;敢于质疑。

(4)9则: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全部的人都能够达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看到孔子的教学方法在于启发之外,“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一句可知道,孔子是在子贡弄明白前一个道理之后,才起先和他谈论《诗经》,这就是按部就班。“告诸往而知来者”这一句则说明举一反三。

(5)10则:本则记述了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赞扬。表明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

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即仁爱或仁义)。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犹如绘画一样,质地不雪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师总结:我收获了什么?

本文我们学习到了孔子关于教化和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式教化,注意学习与思索,举一反三、敢于质疑,这些都表现了他的人生才智。

四、敢于质疑、共同解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吗?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其他小组帮忙解答。

10则:如何理解“绘事后素”和“礼后乎”?

“绘事后素”。是说画画,要先有白底子,然后才能画花纹。绘事后素:比方有良好的质地,才能锦上添花。

“礼后乎”?是说礼也像绘画的花纹一样,要放在打底子的后面。孔子为什么会这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