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语文理解性默写-2017年11月.docx

发布:2017-10-29约5.6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论语〉十则》1.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孔子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6.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孔子借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孔子认为“恕”的含义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孟子例举6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主要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明朝宋廉的求学经历让他最终成就一位大家,我们可以用本文中的句子来概括他的人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6.“人”生于忧患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七、《桃花源记》31.描写桃花源外环境优美的句子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夹岸数百步32.写照桃花源内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3.描绘桃花源内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4.叙写桃花源内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5.反映出桃花源人淳朴的社会风尚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6.代表桃花源人追求没有战争、压迫、剥削的社会理想的句子是: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7.最能表明桃花源人与外界相隔久远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八、《三峡》38.表明三峡山高而陡、江面狭窄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39.对比衬托出三峡夏水流逝急速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0.表现三峡春冬之水清澈异常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总写三峡春冬之景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1.渲染出三峡的秋景肃杀凄清的句子是: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十、《陋室铭》47.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8.表现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9.以交往人物表现陋室主人学识渊博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0.体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51.陋室主人对世俗生活十分厌恶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2.在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孔子曰:何陋之有?十一、《小石潭记》53.文中与“水尤清冽”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4.写照小石潭环境清幽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55.最能体现小石潭神秘色彩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6.作者游历小石潭后最大的感受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十二、《岳阳楼记》57.明写滕子京的政绩,暗写作者心中愤慨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58.总写岳阳楼前景色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59.随着洞庭湖景“一阴一阳”观景者心中之情也“或喜或悲”,而抒发悲哀之情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抒发喜悦之情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60.表达“古仁人”胸怀博大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61.文中与“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退”意思对应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2.作者用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十三、《醉翁亭记》63.暗示全文文眼“乐”字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64.点明全文主旨“醉能同其乐”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5.描写醉翁亭所在群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66.“醉翁”得名由来的句子是:作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十四、《爱莲说》67.表明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8.表现莲虚心、刚正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69.表现莲声名远播又正直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十六、《送东阳马生序》72.人们愿意借书给自己,那时因为作者很守信,这些句子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73.表现作者在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