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宋金元时期的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研究.pdf

发布:2017-10-08约7.6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文献研究 宋金元时期的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研究 李成文司富春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8) 【摘要】探讨宋金元时期社会背景与中医政策对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的影响,对解剖学、经典著 作研究、病因病机理论、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的研究成就及其对中医临床医学的指导意义进行 了简要总结,并分析了影响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因素,为今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宋金元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创新 晋唐至宋初,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停滞不前;中医学经过近千年的长期积累,急需要在基础 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疗效。受宋代理学“新学肇兴”学术思潮的影响, 著名医家庞安时、许叔微、严用和、陈无择、钱乙、王惟一、刘完素、张元素、李杲、张从正、 王好古、罗天益、朱震亨、戴思恭、危亦林等,从解剖学、《内经》与《难经》的校勘和注释、 脏腑、经络、气血、病因病机、养生等诸多方面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发,相继提出 三因说、火热论、脏腑辨证说、攻邪说、脚胃内伤学说、阴证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及相火论等 新观点,犹如花叶递荣,交相辉映,促进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与进 步,临证默守《伤寒论》陈规,滥用《局方》的局面被打破,对后世III医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 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l】。 l社会背景对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影响 1.1宋金元政府注重中医学的发展 北宋建立中医管理机构(如翰林医官院、尚药局、御药院、太医局、校正医书局、熟药所 等),金代建立太医院。尤其是政府制定的中医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宋金元时期中医基础理 论的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积极发展中医教育 北宋政府设置专门的一{_I医药学校一太医局,并开展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师徒相授及自学 为主的中医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l,医人才,这为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21。 1.3校勘编纂出版古籍及本草与方书 北宋政府组织力量校勘整理出版大量古医籍,纠正少许多谬误,使许多濒临亡佚的重要医 籍得以保存流传:并7次组织全国著名学者与医家修订、校正本草,4次组织医官编纂方书, 不但总结前人医学成就,为中医教育提供教材,而且促进了中医药的普及,更为中医基础理论发 .236. 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展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府再次组织大规模整理古医籍,将校勘 整理中医古籍推向新的高峰【2】。 1.4理学与宋学学风促进了中医学术争鸣 宋金元时期学术氛围宽松,疑古创新争鸣风气浓厚,理学研究出现了濂学、象数学、关学、 洛学、新学、蜀学、闽学、婺学等许多学术流派。受其影响,加之中医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宋 金元医学家敢于疑古,认为运气古今有异,古方不能尽治今病;在继承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标新立异,争创新说,纷纷提出新观点与主张,进行学术上争鸣,如刘 完素阐发火热理论,张元素研究脏腑病机,李杲提出脾胃内伤学说,张从正研究攻邪理论,朱 震亨阐释阳有余阴不足与相火论,使中医基础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 1.5涌现大量儒医增强了研究力量 北宋政府着重文治,重用儒臣,提高文人社会地位,提高医生地位,知医成为风尚,大批 文人进入医学领域,专门从事医学研究,涌现出大量儒医,使中医学队伍的文化素质及整体水 平明显提高,研究力量进一步增强,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如王安石、 范仲淹、掌禹锡、高保衡、林亿、苏颂、苏轼、洪迈、沈括、司马光、欧阳修、许叔微等曾校 注、编撰、收集大量医书及医药知识,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3】。 另外,战争及社会的需求,中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局方》的盛行,开放式的中医药交流 等,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 2解剖学成就对藏象学说与脏腑辨证的推进作用 宋金元时期解剖学取得巨大进步,吴简与宋景等解剖欧希范等56人的胸腹内脏,并绘制最 早的解剖学图谱,较准确描述了人体胸腹脏器间的位置及相互关系,首次提出右肾比左肾的位 置略低,脾在心之左,从形态学上纠正了左肝右脾的错误认识。杨介和画工观察宋政府处决剖 刳犯人胸腹内脏所绘制胸腹内脏正面、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