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教师培训讲话稿《弟子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年秋季教师培训《弟子规》讲话稿
今年4月份,我和尹老师、程老师、周老师、于老师以及机关幼儿园帅园长一行6人到郑州去学习《弟子规》。那几天的感受让我很自然的想起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的几句话,我借用一下:在郑州的每一天,我们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们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们想把所学的一切东西,都告诉全体老师们、亲人们、朋友们!但我们最急于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要收获,这就是,学习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能够让我们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
真的是这样,在学习期间,我们在一起好几次的感叹,这些讲座太好了,要是我们老师们都能参加这样的学习那该多好啊!弟子规讲座中有好多观点与王校长的思想是一致的,都是顺乎人性,以人为本。要知道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因为是顺乎人性的,以人为本的,所以才能够吸引人、打动人。筹备的是1000人的论坛,不发正式通知,仅靠知情者相互转告,报名都有二、三万人。我们到唐山、郑洲去的指标都是凭“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精神争取到的。一千多人的的会议,没有人强调纪律,但秩序井然,纪律很好。那种凝聚力,那种盛况,让不少人以为这是在举行什么旁门左道的集会(是非颠倒的现象)。四天的学习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怀疑我故意夸大其辞,可以向几位老师求证。于老师多次参加这样的论坛,知道四天的学习让很多破碎成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很多浪子回头上岸,很多企业提高了业务量的例子。
当然我们安排的2天培训肯定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一是学习内容少(论坛的作息时间安排),二是没有现场氛围。
为什么说学习传统文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能够让我们拥有幸福的人生呢?王校长在动员报告上讲的师生成长16字箴言: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学业进步、生活幸福,其中“生活幸福”是落脚点,前面三个方面是“幸福”的要素。学习传统文化就可以让我们具备这三个要素。关于身体健康,中医博士彭鑫在讲座《仁、义、礼、智 、信对内脏的影响》中做了详细的讲解。关于心理健康,几乎所有的讲座中都涉及到怎样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怎样和谐人际关系,和谐自己的心态。品行端正自不用说,《弟子规》就是教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至于学业进步,那是品行端正的结果。为什么品行端正会带来学业的进步呢?
品行端正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美德,如孝顺、善良、博爱、诚实、勤劳、感恩、敢于承担责任等等。大家说其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孝顺!做人的根本是道德,道德的根本是孝道。父母为孩子的成长该付出了多少汗水、心血、金钱和爱心。一个连父母都不爱,不感恩的人,怎么可能真正去爱同学、朋友、老师,更不可能去爱集体,爱祖国,爱人类。“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不要相信不爱父母的人)。孝心包含的是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没有这个原则其它的原则都不会有,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种以功利为原则的取舍态度,对自己有利就去做,对自己不利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这样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不会得到认可,当然不可能取得成功。诸事不顺皆因不孝,社会上很多道德问题的缺失都是丧失了对父母的爱(学生中的不良现象、破坏花草的例子)。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接着讲大树的道理)孝心就是一个孩子做事的永恒动力,是积极上进的不竭源泉!“自古贤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还想讲一个例子《良心的处方》
在12日的《楚天都市报》上,有一篇反思中国足球的文章《三耳光狠抽中国足球》,文中写道,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中日本、韩国能晋级十六强,朝鲜虽然三战全输,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而奥运金牌总数第一的中国,纯粹是看客,原因何在?作者分析:巴西、西班牙、德国、阿根廷等足球强国发展足球的目的都不是仅仅为了出线和为了夺得世界杯冠军,而更多是顺应民意而发展一项大众爱好的体育运动。日本足球的根本宗旨是为国民提供触手可及的运动设施和体育俱乐部,让他们当观众之余,也能亲自参与,通过运动拓展视野和交往,丰富人生的意义。而中国足球被打上了深深的“中国奥运体育”的烙印,严重违背了自身发展规律,演变成一种怀有名利之心的政绩足球和炫耀足球。
在《周易》中有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比之下,君子应当刚毅坚强,发奋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该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人要有像大地一样厚实的美德才能感召、承载丰富的物质条件。
因为传统文化在中国已断代近一百年,有不少人不理解不接受。
中央10台百家讲坛从7月10日到8月初每天3次讲“弟子规”,是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讲的。钱教授师从季羡林,对传统文化很有研究。播出之后在网上就有一些评论,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对《弟子规》颇有微词。说《弟子规》算不上儒家经典。我们来听听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在一本书上对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