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坑支护应急预案45984.docx

发布:2025-04-02约3.27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坑支护应急预案45984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和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的影响,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期间发生的坍塌、滑坡、涌水、涌砂等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强监测监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项目经理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4.科学施救,规范有序

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作用,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科学制定救援方案,规范救援程序,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科学、有序、高效进行。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下设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事故调查组等应急工作小组。

(二)职责分工

1.应急指挥中心

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组织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

负责应急资源的调配和管理。

2.抢险救援组

负责组织实施抢险救援工作,抢救受伤人员和重要物资;

对事故现场进行抢险、抢修,控制事故扩大。

3.医疗救护组

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和转运;

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4.后勤保障组

负责保障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资金等;

做好应急救援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

5.治安保卫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护现场秩序;

设立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6.事故调查组

负责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查明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施工前准备

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后严格执行。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其熟悉施工工艺和安全注意事项。

检查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要求。

2.施工过程控制

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基坑支护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加强对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基坑积水。

控制基坑周边的荷载,避免超载。

3.日常巡查

安排专人对基坑进行日常巡查,检查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周边土体的变形情况等。

建立巡查记录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处理。

(二)监测预警

1.监测内容

支护结构的位移、沉降、倾斜等;

周边土体的位移、沉降、裂缝等;

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等的变形情况。

2.监测频率

在基坑施工期间,每天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监测。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加密监测频率。

3.预警指标

支护结构位移达到设计允许值的80%;

周边土体沉降速率连续三天超过5mm/d;

地下水位变化速率超过1m/d;

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等出现明显裂缝或变形。

4.预警分级

黄色预警: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指标的70%时,发布黄色预警。

橙色预警: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指标的80%时,发布橙色预警。

红色预警: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指标的90%时,发布红色预警。

四、应急响应

(一)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

1.Ⅰ级响应: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多人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需要全面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

2.Ⅱ级响应:发生较大事故,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需要较大范围的应急救援行动。

3.Ⅲ级响应:发生一般事故,造成少量人员伤亡或一定财产损失,由项目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实施应急处置。

(二)响应程序

1.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

项目经理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指挥

应急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各应急工作小组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故情况,及时调整应急救援方案,协调各方面的资源。

3.抢险救援

抢险救援组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抢救受伤人员和重要物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