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印刷电路板设计基础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6章 印刷电路板设计基础 6.1印制电路板概述 印制电路板简称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又称印制版。电路原理图完成以后,还必须设计印制电路板图,由制板厂家依据用户所设计的印制电路板图制作出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绝缘材料、金属铜及焊锡等。 一般来说,印制电路板可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板。 印制电路板概述 单面板:一面敷铜,另一面没有敷铜的电路板。单面板只能在没有敷铜的一面放置元件和布线,适用于简单的电路板。 双面板:双面板包括顶层(Top Layer)和底层(Bottom Layer)两层,两面敷铜,中间为绝缘层,两面均可以布线,一般需要由过孔或焊盘连通。双面板可用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是比较理想的一种印制电路板。 多层板:多层板一般指3层以上的电路板。它在双面板的基础上增加了内部电源层、接地层及多个中间信号层。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多层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多层电路板的层数增加,给加工工艺带来了难度,同时制作成本也很高。 6.2 元件封装 元件封装是指实际元件焊接到电路板时所显示的外观。 不同的元件可以共用同一种封装,同样的元件也可以有不同的封装,元件的封装可以在设计电路原理图时指定,也可以在引进网络表时指定,或者是设计印刷电路板时修改。 封装的类型可分为插针式封装和表面贴装式封装(SMD/T Surface mounting device/technology)。插针类元件焊接时先将元件针脚插入焊盘,然后再焊锡。 SMD封装的元件焊接时限于单独的表面一层。 元件封装 插针式封装(DIP8) SMD封装(PLCC28) 其它常用封装 插针式电阻的封装为“AXIALxxx”,其中AXIAL表示轴状的封装方式;AXIAL后的“xxx”(数字)表示该元件两个焊盘间的距离。后缀数越大,其形状越大。例如AXIAL0.4表示此元件封装为轴状的,两焊盘间距为0.4英寸=400mil(约等于10mm。mil=毫英寸,1英寸=25.4mm)。 元件封装 常用“RADxxx”作为无极性电容的封装。常用“RBx/x”作为有极性的电解电容器封装,“RB”后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焊盘之间距离和圆筒的直径,单位是英寸。 三极管常用封装名称为“TOxxx”,其中“xxx”表示三极管的类型。 元件封装 二极管常用封装名称为“DIODExxx”,其中“xxx”表示功率。后缀数越大,其形状越大。 电位器常用封装名称为“VRxxx”,其中“xxx”表示电位器的类型。 6.3 铜膜导线和飞线 铜膜导线简称导线,用于连接各个焊盘,是印制电路板最重要的部分。 另外有一种线为预拉线,常称为飞线(鼠线),飞线是在引入网络表后,系统根据规则生成的,用来指引布线的一种连线。 飞线与导线有本质的区别,飞线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连线,仅形式上表示出各个焊盘间的电气连接关系,没有实际的连接意义。导线则是根据飞线指示的焊盘间的连接关系而布置的,是具有实际电气连接意义的连接线路。 6.4 焊盘(Pad)和过孔(Via) 焊盘的作用是放置焊锡、连接导线和元件引脚。 焊盘根据元件封装不同结构也不同:可以是穿透多个不同的层或在一个层内;可以是方形的、圆形的或其它形状的。 过孔的作用是连接不同板层的导线。 过孔有两个尺寸,即Hole Size (钻孔直径)和钻孔加上焊盘后总的 Diameter(过孔直径),钻孔和过孔之间的孔壁,由与导线相同的材料构成,用于连接不同层的导线。 6.5 敷铜 对于电路抗干扰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可考虑在电路板上敷铜。敷铜可以有效地起到信号屏蔽作用,提高信号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敷铜可分为实心填充和网格填充。 6.6 层 层是印制板材料本身实实在在存在的。例如印制板的上下两面可供走线,这样的面即为层,甚至在板的中间还设有能被特殊加工的夹层铜箔(也称为层)。不同层需要连通的地方用“过孔(Via)”来实现。 在设计窗口单击鼠标右 键,Options----Borad Layers…,或主菜单 Design---- Options。 或单击L键, 就可以看到 工作层设置 对话框。 层-----Signal Layers信号层 信号层主要是电气布线的敷铜板层,用于放置与信号有关的电气元素。如Top Layer(顶层)用作放置元件面;Bottom Layer(底层)用作焊锡面;Mid Layer为中间工作层,用于布置信号线。 层----- Internal Planes内部电源/接地层 Internal Planes内部电源/接地层主要是用于布置电源和接地线。 该层和前面提到的信号层中的Mid Layer为多层电路板时使用。 层----- Mechanical Layers机械层 Mechani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