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常见病变MR诊断.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王王王王 卵巢常见病变MR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进修生 邱志强 女,49岁,下腹胀痛2个月 AFP、CEA、CA125、CA199、HE4未见明显异常 病理:浆液性囊腺瘤 女性,42岁 体检发现右附件区囊性包块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正常 病理:粘液性囊腺瘤 女,39岁 体检发现左侧盆腔肿物半月余糖类抗原125(CA125) 127.300 ↑ 0-35 U/ml 病理:子宫内膜异位 女,18岁,发现盆腔肿物2个月未行血清学肿瘤标记检查 病理:成熟性畸胎瘤 女,53岁 反复下腹痛7月余糖类抗原(CA125) 3015.000 ↑糖类抗原(CA15-3) 45.530 ↑ 病理:高级别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女,19岁 下腹不适就诊糖类抗原125 36.080 ↑ 0-35 U/ml 病理: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正常卵巢MR 育龄期女性大小约为4cmX3cmX1cm,位于髂动脉内侧,分为皮质带和髓质带,皮质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由卵巢系膜、子宫卵巢韧带、阔韧带、输卵管卵巢韧带和漏斗骨盆韧带所固定。 T2WI:正常卵巢高信号,边缘则为低信号, 卵巢周边的低信号影是皮质带边缘与卵巢系膜及一些支撑韧带所致。 正常卵巢MR(横断及冠状面观察) 卵巢良性病变-囊肿及囊腺瘤 单纯性卵巢囊肿:多无症状,可有腹痛及腹部包块,壁薄光整,内为水样信号(T1低T2高),不能区分浆液性、滤泡性和黄体囊肿。 浆液性囊腺瘤:单囊或双囊,囊较大,直径可超过20cm,壁薄而均匀,边缘光滑,信号与单纯液体相似,呈长T1长T2信号。 粘液性囊腺瘤:多房结构,一般较浆液性更大,囊壁薄但不均匀,因内部囊液的蛋白较高,其T1和T2信号多高于浆液性腺瘤,DWI高信号,且各囊之间信号不均,部分可恶变。 女,18岁,发现盆腔肿物9天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99)正常。 病理 黄体囊肿 1、(左卵巢肿物)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2、(右卵巢肿物)符合卵巢囊腺瘤伴大片梗死。 病理(右附件)右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病理:左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卵巢良性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巧克力囊肿,好发于30-40岁妇女,月经初潮前无发病,患者常有痛经史。 子宫内膜异位于卵巢并有周围期性出血,囊内信号常呈多样性,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或低信号。单囊或多囊,卫星囊是其特征性改变。 囊肿大小可随月经周期而有变化。 病理:子宫内膜异位症 女,39岁 体检发现盆腔肿物半月余糖类抗原125(CA125) 127.300 ↑ 0-35 U/ml 病理: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 入院前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呈绞痛样 卵巢良性病变-畸胎瘤 多为良性,病理上由2-3个胚层组成,多为囊性或囊实性,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或成熟性畸胎瘤;未成熟性畸胎瘤仅占卵巢畸胎瘤的 2% ~3% ,具复发和转移潜能。 MR信号与其含脂量有关,脂肪可存在肿瘤的囊性或实性部分,以T1和T2均为高信号最常见,脂肪信号、骨骼信号或脂-液分层征象为畸胎瘤特征性表现,发现任一征象均有助于确立诊断。脂肪抑制可鉴别脂肪与出血性囊肿。 病理:囊性成熟性畸胎瘤 病理:左卵巢瘤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查见脑神经胶质组织。 卵巢良性病变-性索间质瘤 卵巢卵泡膜纤维瘤、卵巢纤维瘤、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MR信号与病灶内所含纤维成分多少有关,T1呈等稍低信号,T2呈等稍长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仅有轻微强化,延迟期强化略有增加,呈缓慢渐进性强化。常合并腹水。 信号与阔韧带肌瘤相似,需要鉴别;阔韧带肌瘤略偏中线,其强化改变更接近子宫肌瘤。 病理:(右附件)卵巢卵泡膜纤维瘤 病理:考虑:卵巢纤维瘤 女,32岁,发现盆腔肿物3年余 糖类抗原125(CA125) 124.600 ↑ 0-35 U/ml 女,58岁,体检发现左附件占位,癌胚抗原(CA125)76.310↑ 卵巢恶性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包括: 上皮源性:囊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癌、未分化癌 等,以卵巢囊腺癌最常见,高峰期是绝经后。 生殖细胞源性:恶性畸胎瘤、无性细胞癌、内胚窦瘤、绒毛膜 癌等。 其它:转移瘤、淋巴瘤。 卵巢恶性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多呈囊实性,实性部分多且强化明显,倾向恶性。 以下特征提示卵巢恶性肿瘤 1.肿瘤壁增厚超过3mm 2.肿瘤内分隔增厚超过3mm 3.壁内或分隔内出现结节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