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16届高三7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word).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成都七中2016届高三历史暑假检测题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2015.7.25
一、单项选择题(28题,每题1.5分,共42分)
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
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贵族等级制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2.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
精神内涵的是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⑧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马克圭认为“原则民主”指把民主当做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而加以赞美的态
度。而“程序民主”指把民主当做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来予以认同的态度。据此,下列文献
中集中体现“原则民主”的是
A. 《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 《人权宣言》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下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
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由此统一度量衡。此举重大的意义不包括
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
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
5.读下图。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 ②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③诸侯在本国内是小宗 ④形成“天子一诸侯一大夫一士”等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
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7.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
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制 D.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8.何谓历史?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说: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下列
古代官职与该解释相符的是
A.西周太史 B.秦朝御史 C.东汉剌史 D.明清都御史
9.近代有学者称: “‘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
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
经漭和政治上得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
是
A.初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导致了统一国家的分裂 D.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
10.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1.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
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
A.儒学独尊 B.国家财政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12.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章
奏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黄宗羲主张恢复宋朝的政治制度 B.黄宗羲主张设参知政事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黄宗羲主张通过设立宰相制约君主权力D.黄宗羲主张的宰相制度与明之前没有区别
13。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大量关于经济的立法。如《厩苑律》规定:在四月、七月、十月和正
月评比耕牛。考核领先的,饲牛者可以免除一年更役,如果牛因劳累过度而腰围减瘦,每减瘦一
寸,主事者要受到笞打10下的惩罚。这则材料可以说明
①秦朝法律具有细致严密的特点 ②秦朝时已经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⑧秦朝法律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