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常见病.ppt
X線表現成骨型骨肉瘤
以瘤骨形成為特點,瘤骨有三種類型:象牙樣瘤骨,棉絮樣瘤骨,針狀瘤骨。早期骨皮質完整,以後也可破壞,骨膜增生明顯,軟組織腫塊內有腫瘤骨形成。溶骨型骨肉瘤
以骨質破壞為主,呈溶骨性或斑片狀骨質破壞多見,骨膜反應多見,常見放射狀和三角形骨膜反應,軟組織腫塊內無新骨形成,可見病理骨折。混合型骨肉瘤
兼有以上兩種改變。骨巨細胞瘤臨床表現
骨巨細胞瘤為常見骨腫瘤,男多於女,年齡20-40歲發病最多,發病部位以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橈骨下端最多。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疼痛、腫脹。病理改變
腫瘤組織由軟而脆的肉芽組織構成,骨巨細胞瘤的病理分為三級,1級為良性骨巨細胞瘤,2級為交界性骨巨細胞瘤,3級為惡性骨巨細胞瘤。X線表現
長骨骨端偏心性生長的溶骨性多房樣骨質破壞,呈皂泡樣改變,腫瘤可突破骨皮質,形成單層或多層骨殼,軟組織腫脹。可分為分房型及溶骨型兩種。惡性骨巨細胞瘤表現為骨質破壞顯著及肉瘤樣改變。退行性骨、關節病骨關節常見病化膿性骨髓炎病因及感染途徑常由於金黃色葡萄球菌進入骨髓所致,細菌可經(1)血行感染;(2)附近軟組織或關節直接延伸;(3)開放性骨折或火器傷進入。以血行感染最多見,好發於兒童及少年,男性多見,以脛骨、股骨、肱骨及橈骨為好發部位。病理改變
血行感染時,細菌經滋養動脈進入幹骺端的松質骨部分,形成局部膿腫,膿腫可局限形成局限性膿腫,但往往蔓延擴展,可向髓腔內直接蔓延,也可突破骨皮質形成骨膜下膿腫。臨床表現
發病急,高熱和明顯的中毒症狀;患肢活動障礙和深部疼痛;局部疼痛及壓疼。X線表現1.急性化膿性骨髓炎
2周內:僅有軟組織改變即肌間隙模糊或消失;皮下組織與肌間的分界模糊;皮下脂肪層出現緻密的條紋影。2周後:幹骺端蟲蝕樣骨質破壞,可擴展至骨幹,也可有死骨;骨膜增生;軟組織腫脹。2.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骨質破壞周圍增生明顯,可見骨幹增粗、輪廓不整、層狀或花邊狀骨膜增生。骨關節結核1病因及感染途徑:
以骨質破壞和骨質疏鬆為主的慢性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年,系繼發性結核病,原發病在肺部,結核菌經血行到骨或關節,停留在血管豐富的骨松質內,如椎體、骺、幹骺端、關節滑膜而發病。2臨床表現:
臨床無急性發病的歷史,經過緩慢,局部可有腫、疼和功能障礙,血沉快。骨結核(一)骺、幹骺端結核
X線表現:局限性圓形骨質破壞,邊緣較清楚,可跨骺線,其內可有“泥沙”樣死骨,無明顯骨質增生和骨膜反應。(二)骨幹結核
X線表線
(1)短骨骨幹結核:囊狀骨質破壞,呈膨脹性,骨皮質變薄;多見層狀骨膜反應,致骨皮質增厚。指、掌、蹠、趾骨多見。(2)長骨骨幹結核:松質骨局限性骨質破壞,骨質增生少見;骨幹結核同短骨。(三)脊椎結核X線表現
椎體骨質破壞、變扁,椎間隙狹窄、消失,椎旁軟組織腫脹,脊柱畸形。骨肉瘤臨床表現
骨肉瘤為最常見的原發惡性骨腫瘤,約占原發性骨腫瘤的20%左右,占原發性惡性骨腫瘤的40%左右,男多於女,男女之比2:1,好發年齡10-30歲,四肢長骨為好發部位,股骨、脛骨發病占74%左右,病程經過平均3-4月,早期無症狀或間歇隱疼,逐漸加重疼痛、腫脹及功能障礙,晚期惡病質,血清鹼性磷酸酶增高。病理改變
起源於間葉組織以瘤細胞能直接形成骨樣組織或腫瘤骨為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