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大区域经济复习题小抄复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区域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区域经济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中间层次经济
2.区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3.对国民经济发展最具有协助和补充作用的是:区域经济管理
4.区域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分工与协作理论
5.区域经济管理的二重性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6.决定区域经济目的的是:区域经济管理的性质
7.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区域经济管理的目的
8.正确解决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协调问题,必须处理好:区域经济系统与宏观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
9.区域生产力的特点之一是:差异性
10.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基点之一是: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
11.区域生产力布局应遵循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经济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的模式
12.区域经济实体具有的两重性质是:技术性质和经济性质
13.区域经济活动的载体是:区域经济实体
14.全国性的经济区划是:国家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15.划分经济区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自然因素
16.经济区的两种类型是:部门经济区和综合经济区
17.划分部门经济区的主要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18.经济区划的原则之一为:地区经济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19.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之一是:从属性
20.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坚持区域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相结合
21.我国今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坚持: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22.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23.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路之一为:选准产业发展的重点
24.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客观必然性之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25.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要遵循:自主原则
26.我国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有:加快发展趋势
27.发展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意义在于:能够推动各地区科技进步
28.加强区域联合与协作过程中的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9.区域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初始推动力量
30.区域投资的原则之一为: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生态效益
31.我国区域投资资金出现:多元化趋势
32.合理确定区域投资规模:要正确处理在建项目总规模与年度投资规模的关系
33.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区域经济效益
34.制约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之一为:生产力发展水平
35.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点是:市场需要
36.区域产业合理化的关键是:正确选定主导产业
37.选定主导产业必须:尽可能使区域的限制因素得到最有效利用
38.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管理的重要对策为: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39.判断一个区域劳动力人口与总人口数量是否适度的根本尺度是: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是否相适应
40.判断一个区域劳动力数量是否适度的最直接标准是:能否充分就业和合理的生活水平
41.决定区域劳动力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42.知识、科技型人才在区域经济高级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群体特征是:年轻化趋势
43.新世纪我国人口转移主要靠:经济杠杆、经济利益来吸引
44.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是:多种转移方式并存、就地转移为主
45.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在于:具有吸引和辐射的功能
46.城市地址的选择要考虑:区域腹地大小
47.增长点是:主导部门、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
48.我国区域城镇体系的建设与布局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49.我国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的特别行政区
50.我国经济特区是:综合型的
51.经济特区在体制上:有示范功能
52.经济特区的功能之一是:集聚辐射
53.区域经济效益是指:区域经济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对比关系
54.区域经济效益具有的两重属性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55.区域经济效益的特点之一为:独立性
56.讲求区域经济效益应当遵循: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
57.正确处理区域经济效益与宏观、微观效益之间的关系应当:统筹兼顾
58.在区域经济管理中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布局区域生产力
59.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是指:国家利用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总体活动进行调控
60.区域经济宏观管理要解决区域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之一是:生产社会化、一体化同经济主体多元化的矛盾
61.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重点是:协调区域总供求的矛盾
62.财政政策是区域宏观管理的:经济手段
63.区域宏观管理的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
64.区域经济运行:需要法制来构筑维系
65.在区域经济管理中,最主要提高的法律意识是:提高法律权威至上意识
66.我国在加快经济立法过程中要抓紧制定和完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