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5、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doc

发布:2016-12-19约2.9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批次、层次、专业_072、专升本、道路与桥梁专业_ 校外学习中心 重庆大学学习中心 学生姓名___杨伟________ 学号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某郊区道路设计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 2009 年3月1日起至 2009年4月22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一)、设计条件 地形 本项目位于XX县XX村,路线呈南北走向,本工程起点位于水南村口,与大马公路交接,起点桩号为K1+800。终点接西小公路,终点桩号为K2+400,路线全长600米。本项目工程的路段主体上属河谷盆地区,即松古盆地,地形较为平坦。 气候 本项目位于XX省西南部,受季风影响,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县内年平均气温为17.7℃,极端最低气温为-8.4℃,极端最高气温为41.1℃。年平均降水量为1412.8mm,最大年降水量为1986.8mm,最小年降水量为979.8mm。年平均降雨日达165天,主要集中在3~6月的春雨及梅雨和7~9月的台风雨,易成灾害。年平均初霜日在11月中旬,终霜日在3月下旬,平均无霜期达257天。降雪日年平均为9天,在11月中旬到3月下旬间。 (二)、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主要技术标准 本项目为公路二级,设计速度为60km/h。 设计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六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不需进行抗震设防。 2、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三)、毕业设计内容 文字部分 主要描述一下道路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和交通情况。 平面设计 A、技术标准的选用:根据设计车速,查出规范值并选用适当的值。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设计指标 规范值 采用值 设计指标 规范值 采用值 设计车速(km/h) 40 不设缓和曲线的半径值(m) 500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m) 300 圆曲线最小长度(m) 35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35 最大横坡(%) 2 B、平曲线要素计算(参考公式如下): ·切线长 ·曲线外距 ·曲线圆弧长度 C、缓和曲线要素计算(式中为车速,为圆曲线半径): ·缓和曲线长度 · · (L取值必须大于三个当中的最大值,并小于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圆曲线内移值 ·切线总长 ·外矢距 ·曲线总长 D、里程计算: 本设计里程桩号从道路起点到终点每20米一个编排,在20米内有特征点的加插一个桩号,重点是根据上述公式对五个曲线特征点的里程桩号进行计算。 E、逐桩坐标的计算: 根据十字坐标推算,详见地形图(地形图上的道路线型只做参考用,可以自己根据两个控制点进行选型)。 纵断面设计 A、技术标准的选用:根据设计车速,查出规范值并选用适当的值。 设计高程:起点为129.68米 终点为129.25米。 B、竖曲线要素计算(参考公式如下) ·曲线长度计算式 ·切线长度计算 ·外距计算式 纵断设计技术指标 设计指标 规范值 采用值 设计指标 规范值 采用值 设计车速(km/h) 40 合成坡度(%) 7 最大纵坡(%) 6 竖曲线最小半径(m) 400(凸) 坡段最小长度(m) 110 450(凹) ·纵距(x为竖曲线上任意一点距起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 C、竖曲线各桩高程的计算(表格如下) 竖曲线计算表 桩号 坡段高程(m) 标高修正y=x*x/2R(m) 竖曲线高程(m) 横断面设计 A、技术指标:标准路幅宽度为17米,双向两车道,其中左右车道各6米,两边人行道宽各2.5米。 B、横坡:行车道为1.5%,人行道为2%。 C、路拱:采用修正的三次抛物线公式计算 —距中心的横向距离(m) —相应点的竖向距离(m) —横坡 B—行车道宽度(m) —路拱高度, D、填挖方边坡:填方边坡高度大于8米,分阶放坡,第一阶高差8米,以后每阶10米,边坡坡度为:第一阶1:1.5,以后均为1:1.75;填方路基原地面横坡大于1:5的斜坡上,路堤底应挖 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台阶底应有2%-4% 向内倾斜的坡度,挖台阶前应清除草皮和树根。挖方边坡高度大于8米,分阶放坡,第一阶高差8米,坡度为1:0.75,第二阶高差10米,坡度为1:1。 E、填挖方计算:(见表格) F、横断面高程表 ·图中1、2、3、4、5分别表示横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