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校体育基础课的教学效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体育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开展的最重要的环节。体育课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有序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体育运动基本技术技能,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还在课堂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基础课是高校大学生学习专项技术课程之前的基础,所以,如何上好体育基础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准备活动的多样化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一堂体育课的开始,准备活动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任务的完成。高校体育基础课主要由田径基础内容组成教学,田径基础课程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还需要参与者付出一定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学习田径基本技术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跑、跳、投”等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如果再加上简单的准备活动,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体育基础课的准备活动阶段就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趣味性、娱乐性、民族性、健身型、团队合作型等复合型活动,使准备活动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为学习后继内容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如:改编传统的游戏项目、引进拓展项目、改变传统的集体操、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
二、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在体育基础课教学中,为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明确完成动作的主要关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掌握身体练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善于讲解,适时纠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极为重要,教师的讲解不仅要生动形象,而且要富于感情,善于观察。如有的地方要形象生动,有的地方要简单易懂,有的地方要富有逻辑,有的地方要趣味横生,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情绪变化,精神状态,技术动作节奏的快慢等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语调和语速来组织教学。如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时,教师应及时提高语调,以引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新技术或讲解技术复杂的身体练习时,为使学生容易理解,刚开始时语速要慢,随着技术动作的巩固后逐步加快语速,突出重点并结合语调的高低,适当加以强化,以利于学生巩固。在运用语言时,应该经常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启发性的语言,如:很好、非常好、有进步、再舒展一些就更好了等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在跳跃教学中的“蹬、摆、收”、在投掷练习中的“弯弓射月、离弦之箭”等等语言,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增强了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就是掌握学生心理,增强语言艺术的效果。
三、教学示范的正确性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生动、具体和直观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或优秀学生用具体的动作作为范例,使学生借助视觉器官对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完成方法和动作各部位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初步形成动作表象。在进行示范时,首先要选择恰当的示范位置,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学生的队列队形、学习的动作性质和教学的安全要求等因素来决定。在示范面的选择上要根据动作的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的动作部位来决定。如:横队、纵队、圆形队型等,在教学中选择示范位置是不一样的,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学生观察学习的身体练习部位不同而改变。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正面、侧面、背面和镜面的示范方法,即为了显示身体练习的左右距离,如:短跑的蹬距式起跑动作,为了显示身体练习的各个部位动作就要采取不同的示范面;而在跑的练习中腿的后蹬动作、接力跑的交接棒技术、跳跃的腾空动作时则可采用侧面示范;对一些简单的徒手操,广播操等身体练习技术结构简单的动作则可采用镜面示范。总之,示范的位置及示范面的正确选择与运用,对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进而学习模仿动作技术,正确把握动作要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正确选择运用示范。
四、研究教材
一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衡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尺度是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情况,这也是衡量教学质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基础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另外还需要学生独立自主的锻炼,只有二者的统一和协调,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技术、技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课的目的和任务,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教法措施,充分备好课,及时解决课中各种突发状况,使上课的组织教学活而不乱。在课上既要安排足够的学生独立地反复练习的时间,又要全面地照顾与重点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积极思维,并与已经掌握的知识形成有机联系。比如,在跳远练习中,让学生完成腾空收腹的落地动作,要求落地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