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分子生物学1-绪论1.ppt

发布:2025-04-06约7.4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心法則的修訂1957年首次提出的“中心法則”1970-1980年的“中心法則”21世紀後修正的“中心法則”1951年,Pauling提出了蛋白質的α-螺旋結構。1962Kendrew&Perutz(英國)JohnC.KendrewMaxF.Perutz測定了肌紅蛋白及血紅蛋白的高級結構(三級)成為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的先驅In1966,KhoranaNirenbergestablished“geneticcode”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1968“fortheirinterpretationofthegeneticcodeanditsfunctioninproteinsynthesis”HarGobindKhorana(1922-)UniversityofWisconsin

USAMarshallW.Nirenberg(1927-)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

USA1965Jacob&Monod(法國)FrancisJacobJacquesMonod提出並證實了Operon作為調節細菌細胞代謝的分子機制,首次提出mRNA分子的存在。(三)現代分子生物學深入發展的階段1.重組DNA技術的建立和發展;2.基因組研究;3.單克隆抗體及基因工程抗體技術;4.基因表達調控機理;5.細胞信號轉導機理研究。In1970s,W.Arber,D.NathansH.Smith,studyofrestrictionenzyme.1979年WernerArber1929–BiozentrumderUniversit?t

Basel,SwitzerlandDanielNathans1928–1999JohnsHopkins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USAHamiltonO.Smith1931-JohnsHopkins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USA1972年,PaulBerg(美)第一次進行了DNA重組。1977年,Sanger和Gilbert(英)第一次進行了DNA序列分析。1980年,獲諾貝爾化學獎1984Kohler(德)Milstein(美)Jerne(丹麥)GeorgesJ.F.KohlerCesarMilsteinNielsK.Jerne發展了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AntibodiesMcAb)技術,完善了極微量蛋白質的檢測技術.1988McClintock(美)50年代初發現可移動的遺傳因數(jumpinggeneormobileelement)BarbaraMcClintock生物化學的雙重使命:分析細胞的組成成分;弄清楚這些物質與細胞內生命現象的聯繫。3、經典生物化學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組成蛋白質的20種基本氨基酸被相繼發現,Fisher論證了連接相鄰氨基酸的“肽鍵”的形成。細胞其他組分脂類、糖類和核酸的發現和純化。GregorMendel(1822-1884).TheFatherofGenetics4、經典遺傳學F2代=3:1F2代=9:3:3:1孟德爾總結出生物遺傳的兩條基本規律:1、統一律。當兩種不同植物雜交時,它們的下一代可能與親本之一完全相同。2、分離律。將不同植物品種雜交後的F1代種子再進行雜交或自交時,下一代就會按照一定的比例發生分離,因而具有不同的形式。在孟德爾遺傳學基礎上,Morgan又提出了基因學說,並提出了連鎖遺傳規律。當所研究的兩個基因位於同一染色體上而又距離較近時,Morgan的連鎖遺傳規律起主導作用。當所研究的兩個基因位於不同染色體上時,孟德爾的獨立分離規律起主導作用。二、分子生物學發展簡史(一)準備和醞釀階段(二)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建立和發展階段(三)初步認識生命本質並改造生命的深入發展階段分子生物學中重大成就與突破--NobelPrize---構成了分子生物學發展的主要內容--里程碑(一)準備和醞釀階段(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5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