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本主义教育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坚持人本主义教育观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黄运亭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Contents 一、教材的编写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2007)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要求》正文仅有5千多字,其中七次提到“自主学习”,八次提到“个性化”。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要求体现了人本主义教学观。 我们编写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就是以人本主义的教学观为核心理念,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课程要求》、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三者相通,一脉相承。 二、教材的两个聚焦 第一个聚焦:“聚焦学习者” 1.关注学习者的人格素质培养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步提升 教程涵盖的主题都与大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发展、参与社会活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历程密切相关。我们力求沿着这条主线引导学习者将英语学习活动纳入人格成长与发展的进程,实现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习得与人格发展和素质培养的同步提升。既符合《课程要求》提出的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定位,也继承了我国语文教学的“文道结合”的传统。 第一个聚焦:“聚焦学习者” 2.关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Text B为例: 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学生才能形成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进而获得个性的发展。只有这种直接的、他人无法替代的体验,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第一个聚焦:“聚焦学习者” 2.关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围绕Text B,我们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对“积极词汇”的处理:均列入课文前的词语表,但不予注释,需要学生借助教材附录中的Glossary并通过词语练习(如Word Detective)来完成学习任务。 两项任务:Checking Your Vocabulary和Checking Your Comprehension,均需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则以教师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为主。 第一个聚焦:“聚焦学习者” 2.关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人本主义教学观关注学习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主张因材施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因此我们力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为教师和学生都留出比较广阔的自主空间。为水平高的学习者设置了Optional Classroom Activities这个项目。 第一个聚焦:“聚焦学习者” 2.关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围绕“教”与“学”我们建构了四个平台。“教”:“教师手册”和“电子教案”;“学”:“学生用书”和“学习光盘”; 四位一体,理念相通,联系密切,相得益彰,为老师和提供一个比较完整、多元、立体化的英语学习平台。 “学习光盘”绝不是“学生用书”的“陪衬”或“点缀物”,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我们希望这些基于人本主义教学观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个聚焦:“聚焦文本(Zooming In on the Text)” 第二个聚焦:“聚焦文本” 1.重视词汇和语法层面的基本功训练 重视词汇和语法层面的基本功训练。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传统经验,应该予以继承。 统计显示:1~4册出现的属于“一般要求”的单词占总词汇数的80% 。 围绕词汇我们设计了诸如 Working with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creasing Your Word Power; Grammar Review; Cloze; Translation以及Theme-related Writing等“产出性”技能训练项目,旨在引导学生全面打好英语的基本功。 第二个聚焦:“聚焦文本” 2.重视通篇的文本分析 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由语言构建的“英语世界”,只有浸没于这个文本世界之中,只有对其中的人、事、物以及作者的论点、论据、篇章结构、文化背景等进行整体性的理解和分析,学习者才能领悟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良苦用心;也只有在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充分鉴赏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效地习得语言。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文本分析,才能使学生获取思辨能力。 第二个聚焦:“聚焦文本” 2.重视通篇的文本分析 教师手册的功用 三、教学实践中要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