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通信 第9章 差错控制编码.pdf

发布:2019-03-03约1.83万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9章 差错控制编码 第9章 差错控制编码 一、差错控制方法 1、检错重发法(ARQ) 检错码 发端 收端 判决信号 2、前向纠错法(FEC) 纠错码 发端 收端 3、反馈校验法(IF) 信息信号 发端 收端 信息信号 4、混合纠错法(HEC) 检错和纠错码 发端 收端 判决信号 二、纠错判决的基本原理   对于四种天气信息:晴、云、阴、雨,可分 别编码为00,01,10,11,若码组中错一位码, 就会变成另一种信息,没有纠、检错能力。 要想能检测错误,需要增加多余度,如编码如下: 晴 000 001 云 011 许用 010 禁用 阴 101 码组 100 码组 雨 110 111 如果000(晴)中错了一位,接收码组将变成 100、010或001,是禁用码组,可以认为发现了错 码。 如果发生三位错码,000 —→ 111,也是禁用 码组,故此编码也可检测三个错码。 但这种码不能发现两个错码,因为发生两个错 码后产生的仍是许用码组。 上述码不能纠正错误,例如收到100时,无法 判断是哪一组码发生了错误,因为晴、阴、雨三者 错了一位都可以变成100。 要纠错,还要增加多余度。如规定许用码组只 有两个:000(晴)、111(雨),其余都是禁用码 组。 如果认为码组中仅有1位错码,当收到100时, 即可判断错码发生在“1”位,纠正为000(晴)。 三、分组码 1、定义:将信息码分组,为每组信码附加若干 监督码的编码集合。 用符号(n,k)表示。 k表示信息码元数目。 n表示编码的总位数。 r=n-k为监督码元数。 结构 a a ...a a a n −1 n −2 r r −1 0 k个信息位 r个监督位 2、码重 码组中“1”的数目。 3、码距(汉明距离) 两个码组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 最小码距d0决定了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 对于线性分组码,由于其封闭性,最小码距即码 的最小重量。 4、d0与检纠错能力的关系 (1)为检测e个错码,要求d 0 ≥e+1 关键:A发生e位以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