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的介入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题 目: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的介入研究
——基于腾冲市学校军训工作的实践
云 南 省 腾 冲 市
固 东 中 学
李 明 虎
2016年12月
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的介入研究
——基于腾冲市学校军训工作的实践
摘要:在当今社会,如何让每一位青少年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每个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然而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人口结构的调整,社会也进入了多元化时代,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诱惑因素逐渐增加。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越来越多。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缺失,一些不当的家庭教育,很容易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偏差行为,不利于个体自身的社会性发展。中学时代是偏差行为出现的高峰期,也是偏差行为矫正的关键期。中学生通过认识和纠正偏差行为,就可以逐渐成为认可和遵守社会规范的公民。但行为偏差如果得不到纠正或者恶性发展,也会导致犯罪。
一、中学生偏差行为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中学生的智力水平也在逐年提高。然而在初中学校的教育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理想教育、法制教育,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这种教育上的偏颇对于那些学习较好、表现较为优秀的同学来说,影响不大,但这样的学生毕竟只是很少部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意识不足,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很少受到关注。如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学生的肯定,似乎被社会遗忘,被教育遗弃,从而出现了厌学情绪,出现捣乱课堂,当众违反校规等,以夺得他人的关注。有的学生甚至出现逃学,离家出走。由于有了厌学情绪,学习也没有了意义,没有了价值,自然不会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在他们的脑子里便有了偏差行为产生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调整,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也是中学生出现偏差行为的重要原因。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缺失,一些不当的家庭教育,会使子女从小养成专横霸道、自私自利和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性,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者受到法纪的约束,就会无视社会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而发生偏差行为。据调查20 世纪 80 年代对中学生年偏差行为的检出率在 8%左右,90 年代 10%,而现在大多数调查对偏差行为的检出率却达 15%,从数据显示,中学生偏差行为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二、中学生行为偏差矫正的现状分析
面对中学生偏差行为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问题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众多的专家学者也开始研究中学生偏差行为的矫问题,形成了多种偏差行为矫正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产生了很多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方式和方法,也为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提出来好的建议。如: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是中学生行为矫正的最好和最有效的方式,只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就可以矫正中学生的偏差行为。还有学者认为,专业社会人员的介入到中学生偏向行为矫正中,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对偏差行为矫正的不足。还有学者建议,建立特训学校,利用特训学校的优势,对中学生偏差行为进行矫正。这些方式和方法对中学生行偏向行为矫正都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以往的研究方式和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缺点也十分明显。研究显示中学生偏差行为还在逐年增加,中学生偏向行为矫正越来越困难,中学生犯罪率越来越高等。笔者认为军训工作介入到中学生偏向行为的矫正中,可以充分体现军训工作对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的优势,可以弥补其他方式矫正方式的不足,对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三、军训工作介入中学生行为矫正中的意义
中学生偏差行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是社会引导、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部分缺失共同作用和长期作用的结果。中学生出现偏差行为时,除了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介入,家庭成员介入,甚至是法律介入之外,军训作为一种介于学校教育和法律惩罚之间的手段,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教育方式介入到中学生思想教育领域,能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中学生的偏差行为。
1、军训工作介入中学生行为矫正中的必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要求;军训的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