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拉管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docx
顶管、拉管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工具管选型
21说明:1.TML掘进机;2.注浆系统;3.洞口止水装置;4.5.U型顶铁;6.主顶油泵;7.主顶油缸; 8.基坑导轨(1)根据福州市勘测设计院提供的地质资料,本工程LG—06标段
2
1
说明:1.TML掘进机;2.注浆系统;3.洞口止水装置;4.
5.U型顶铁;6.主顶油泵;7.主顶油缸; 8.基坑导轨
(2)泥水式顶管、拉管的特点:
a、适用的地质范围较广,如遇地下水压力高以及地质变化范围大的土质条件。
b、可以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周围土层的影响比较小。
c、与其它类型顶管、拉管相比,泥水顶管、拉管的推力比较小,最适宜长距离顶管、拉管。
d、工作井内作业环境较好,如挖掘面稳定,不太会造成地面沉降而影响交通及各种公用管线的安全。
2、砼管材与接口形式
本工程按设汁选用管材为T形接口形式,管材可承受最大顶力应大于3000KN。管材进场必须为合格产品,施工技术专人过检,尺寸、外观不合格要求退场。
3、顶进设备
(1)主顶千斤顶采用15台200KN油缸,行程1.5米,油缸安装要垂直于后背平行于导轨,使顶进受力点和后背受力保持良好状
态。
弧型分力环,整体后背均按3000KN顶力配备。通风设备,电力照明设备配齐,管内照明用36伏低压安全电压。
(2)中继间安装,根据主顶系统,工作井和管材的最大承受推力,工作井设计最大顶力2000KN,一次顶进不能完成,而设置数量、位置按顶力计算安排,中继间油缸安装。中继间设计安装
200KN油缸。Φ800中继间安装油缸12台,每套最大推力2400KN;Φ1200中继间安装油缸18台,每套最大推力3600KN;Φ1400中继
间安装油缸21台,每套最大推力4200KN。中继间制做要严格按设汁要求,内径误差±1.5mm,与中继间连接管材采用特殊管材,入场时要加强检验,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油缸要在安装前认真查验保养。在安装中继间环密封时,要粘结牢固,在止水带外表面均匀涂满润滑油,以减少磨损。
4、顶进总推力计算和继间设置(1)F=F1+F2
F—总推力; F1—顶管、拉管机头迎面阻力; F2—顶进
阻力
1 0(2)F=π/4D2K
1 0
0 1D—管外径; K=r(H+2/3D)tg(45
0 1
数;
r—土的天然重度(取16KN/M3);H—管顶土层厚度;
(3)F2=πDfL
D—管外径;f—采用注浆工艺的摩阻系数(此处取4KN/M2);L—全部顶进长度;
(4)计算不同直径工具管迎面阻力F1
1Φ1000F=÷4××16×+2/3××tg2(450+150/2)=(KN)Φ1400F1=÷4××16×+2/3××tg(45°+15°/2)=
1
(5)计算不同直径顶管、拉管摩阻力F2Φ1000:顶进长度L=211.01m;F2=××4×=(KN)
F2=××4×=(KN)
Φ1000总推力F=+=(KN)增加一套中继间
中继间设置在实际施工操作中,要根据顶进过程中的工作压力适当调控合理安排中继间放置位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泥浆减阻措施
漏斗粘终切力稳纯
漏斗粘
终切力
稳
纯 视粘度 失水
配方 膨润土
掺加剂度
(达因
比重定
碱 CP 量ml
(秒) /mm3) 性
CMC
A浆
12%
6%
36
9
130
0
适量
注浆压力:大于地下水压,注浆量为建筑空隙的6~8倍。注浆方法是由地面液压注浆泵,通过2”注桨管路压送到各注
浆孔。砼管注浆孔为设计预留孔。在顶进时每3节安放一节有孔砼管,注浆孔在管头cm4个均布,通过Φ1橡胶支管接入,在所有注浆孔内要设置球阀,橡胶支管和接头的耐压为2Mpa,注浆要在管道推进时,这样可以在管外壁形成泥浆套,起到减阻降压的作用。
6、泥水输送与排放
泥水管路系统是泥水顶管、拉管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泥水钢管、泥水软管、各种阀门、流量计和压力表、排水泵等(见下
图)。
泥浆排放采用集水池沉淀方法二次处理,达标排放,沉淀土方运至弃土场。
7、顶管工作坑布置
(1)导轨安装
测量放样按设计顶管轴线、高程。用经纬仪定位,中线位移左右不大于3mm,高程误差+3mm–0。安装时导轨与底板预埋铁焊牢,并与井壁支撑加固,确保导轨在受撞击的条件下不移动,不变形。
(2)主顶油缸安装:
安装要水平且平行于顶进轴线,受力点要正确。高程和平面误差小于20mm。
(3)后背安装:整体式后背,按顶力900KN配备。安装要求,垂直度为后背高度H=%H,水平线与中心线的偏差,导轨长度L=0.1%L。后背与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