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doc

发布:2019-07-15约2.6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减轻痛苦,争取早日康复。方法:采用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结果:通过全方位护理,提高了抢救治疗和护理质量,利于病情恢复。结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不容忽视,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59-01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以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分为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大类,前者多见,临床上占90%,病情较轻,经治疗3~7天症状消失,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复杂,常出现严重并发症,常是猝死原因之一,病死率可达50%以上。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胆道疾病(国内)和酗酒(国外)是主要原因。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急性胰腺炎患者共25例,男18例,女6例;男性25―78岁,女性35―75岁,住院最短1天(因经济原因而自动离院),最长20天。胆道疾病8例,饮酒、暴食14例,高脂血症3例。治愈15例;好转8例,转入外科治疗2例。   1.2病因: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但多数与胆道疾病、饮酒和暴食有关,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虽有不同,但发病过程是相同的,即胰腺各种消化酶被激活后所致的胰腺自身消化。 毕   1.3临床表现:   常有中上腹痛,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发热、腹胀,伴有或不伴有恶心、呕吐、低血压或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重症胰腺炎可出现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1.4 治疗:   大多数急性胰腺炎属于轻症,约3-5天治疗可治愈。治疗措施包括:禁食及胃肠减压,减轻呕吐与腹胀;静脉输液积极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解痉止痛,疼痛剧烈者可用阿托品、杜冷丁,禁用吗啡;应用抗生素;积极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抑制胰酶活性。   2护理   2.1急救护理   准备急救器械及药品,以备抢救时急需。监测生命体征,予心电监护,遵医嘱抽取血标本急查血常规、血清电解质及淀粉酶,同时开通1-2条静脉通道,尽量使用留置针输液,可避免重复穿刺增加工作量,减轻患者痛苦及对血管的损害。   2.2胃管护理   一般需要胃肠减压,行胃肠减压前要向患者说明其重要性及必要性,以消除其心理顾虑。妥善固定胃管,避免脱出。每天更换引流器,并观察吸出液的颜色,准确记录引流量,经常检查胃管有无堵塞、滑出等。每日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2.3静脉通道护理   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大量液体丢失到组织间隙,腹腔等第三间隙,丢失的液体可达20%-30%,甚至更多,同时炎症导致血管容量明显增加,使有效血容量严重不足,纠正血容量不足可以防止低血压,急性肾衰竭和保护胰腺微循环等。因此急性胰腺炎初期应建立2个静脉通道,输入药物或者补液,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要足量补液,保证尿量每小时30ml以上,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止休克等。   2.4病情观察   2.4.1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超过39℃者,往往是重症胰腺炎的表现。观察血压、脉搏、心率或者脉率,当患者出现心率≥100次/分,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时,提示血容量不足和休克。[2]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患者腹痛性质、节律,腹胀及皮肤色泽变化,肠鸣音等。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等,并给予吸氧,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剧烈疼痛者要适当约束防止坠床。   2.4.2不良反应观察   按医嘱给予生长抑素类药物24小时持续静点。由于应用生长抑素时间长且不能间断,应保持静脉通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生长抑素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故对糖尿病患者使用时应严密监测血糖水平。按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物,一般多应用阿托品,疼痛严重者酌情用杜冷丁。禁用吗啡类药物。应耐心倾听患者对疼痛的主诉,注意观察止痛效果,效果不佳时报告医生。   2.5饮食护理   2.5.1急性期:禁食是治疗胰腺炎采用的首要措施,一般轻、中度患者禁食时间1~3天。行胃肠减压负压吸引出胃肠道分泌的液体,减轻腹胀,减少胰泌素和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的分泌,使胰腺处于“休息”状态[1]。   2.5.2恢复期:当病情好转,腹痛、腹胀消失,体温正常,停止胃肠减压,复查血、尿淀粉酶正常,可考虑进食。先饮少量温水,每次10~20ml,间隔1~2小时,如无不适症状,次日可给予无脂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