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优化探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优化探析
摘 要: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是剔除材料、人工成本之外的最大成本项目,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提高效益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与其他行业的物流企业相比,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有很大的隐蔽性,物流作业活动隐藏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物流成本的隐蔽性成为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难题。本文为准确核算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探讨了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优化问题。
关键词: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优化
一、物流成本的构成
物流成本指产品在空间移动或时间推移中耗用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针对企业物流成本的要素构成,各国有不同界定,因而各个国家物流成本核算公式有很大的差异。
1.美国物流成本核算公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美国在物流核算成本进程中得到不断的改善,核算公式为:
物流成本=运输过程成本费用+存货持有期间成本费用+物流行管成本费用
运输过程成本费用由陆(公路、铁路、管道、货运代理)海(水路)空(航空)产生的相关费用构成。
存货持有期间成本费用主要由融资发生的显性的利息性支出和资金被占用发生的隐性的机会成本、保险和税费开支、软硬件折旧摊销费、仓库及运输设备的折旧、存货贬值损失以及仓储租赁费等构成。
物流行管成本费用主要由销售策划、财务及行政管理人员产生的管理费用、订单运行中的信息技术成本费用构成。
2.日本物流成本核算公式
物流成本=运营运送费+商品保管费+物流管理费
运送费即包含企业内部运营中的运送费,也包括外部运营产生的运送费。内部运送包括装卸搬运等费用,外部运送包含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等。
保管费=库存余额×库存费用比率
库存余额包括原材料、产成品、流通产品的余额
物流管理费=产出额×物流管理费用比例
产出额包括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产出额
3.我国物流成本核算公式
2007年我国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基础上编制了比较标准的《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文件中明确界定了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产品在包装、存储、搬运装卸、流通转让、加工装配、信息、管理等流转过程中耗用的人力、物力、才力,另外还把与存货、应收账款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保险税收费用考虑在内。
通过以上分析,国内外理论界在研究物流成本核算时,从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有考虑在内,核算范围远远超过现行大部分企业财务体系会计科目范围,财务体系中往往把一些隐性的物流成本忽略,如产品在存放时占用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一些物流成本的隐蔽性对企业的成本分析和管理带来很大不便。
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由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渗透于各项经营活动中,与一般专业物流企业相比,物流成本占有的比重较低,而且不容易独立表现。现阶段制造企业对物流成本核算上普遍存在方法不精的问题。当前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比较明确反映显性物流费用,而对于隐性的物流费用往往忽略。制造企业在设置物流成本核算科目时考虑不够周全,物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方法欠妥,最后报告反映出的物流成本信息往往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
1.物流成本核算不全面
制造型物流企业生产经营中通常只关注了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经常忽略供、产、销、回收、废弃等环节之间发生的物流费,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会计核算时仅仅把呈现在外部的运输物流费用纳入核算内容,而隐藏在生产经营内部的物流费用并没用考虑在内,导致了经营中物流成本核算的不全面。
2.物流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
部分制造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时考虑到了隐性成本的存在性,但在界定核算内容和范围时并不明确,每个经营环节的成本比重并不能明确清晰明见,一定程度对具体核算实施时的方法和工具手段形成制约,每个环节中物流成本的比例通常是一个范围,很难有一个较准确的数据确认值,即使有数据考量,数据来源的精确性也需进一步确认。
3.物流成本信息失真
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通常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生产制造商品会产生一些多而繁杂的采购费、运输费、装载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开支,这些费用中往往有些隐性的物流成本隐藏在其中很难加以区分。再加上商品在流通中如果出现资源浪费显现,还依靠传统的分配方法,把产品的数量作为一基数,统计反映出的结果往往会使耗费资源与产品生产呈反性相关,信息数据的失真严重影响结果的有效性。
4.会计科目缺乏针对物流成本的一级科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一级会计科目中包含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企业在核算时只能将物流成本设置在相关联的科目下,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物流成本费用很容易和其他类似科目相混淆,分配标准达不到明确客观,相应数据的主观性色彩较严重。在后期统计物流成本时,呈现复杂的同时也难以做到有效性和客观性。
三、优化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