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分布式地面光伏发电项目选址浅析.pdf

发布:2025-01-07约4.0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分布式地面光伏发电项目选址浅析

摘要:分布式地面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较小、选址灵活、对电网接入条

件要求较高、靠近用电负荷侧,政策支持力度大、上网电价较高,收益较好。因

此,相对于风力发电及传统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选址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从宏观

选址、微观选址和政策性选址三个方面对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选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交通;气候;电网接入;选址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分散的光伏资源,通过光伏发电组件将太阳能直接

转换为电能的发电形式。其光伏组件的安装地点选择较为灵活,可以安装在屋顶、

厂区空旷地、畜舍顶部等靠近用电负荷处,其输出功率相对较小,虽解决了电能

远距离输送问题,提高了光伏的开发率,但规模效益不明显,各大光伏发电开发

企业对上述形式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积极性不高。随着国家能源局颁布“国能

新能【2014】406号-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的通知”,该文件中提

到“在地面或利用农业大棚等无电力消费设施建设、以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

入电网(东北地区66千伏及以下)、单个项目容量不超过2万千瓦且所发电量主

要在并网点变电台区消纳的光伏电站项目,纳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指标管理,

执行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特别是分布式地面光伏

发电项目备受各光伏发电企业青睐。

分布式地面光伏发电项目在电价及补贴政策明确后,项目开发成功与否关键

在于选址。场址选择不合理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外送电损增加、发电量受损、

项目用地成本过高,从而影响项目收益。通过从宏观选址、微观选址和政策性选

址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光资源、电网接入、政府规划、地质条件、用地政策、气

候条件、阴影遮挡、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因素对场址进行优化选择,使分布式地面

光伏发电项目效益最大化。

1、宏观选址

宏观选址过程是从一个较大的地区,通过对光资源、地形、气候、交通等多

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后,选择光资源丰富、具有开发价值的小区域的过程。

1.1光资源

光伏发电项目衡量其开发可行性最基本的条件是光资源的优劣,光资源区域

的选择根据已有的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倾向区域周边气象站多年测光数据评估成

果,从大范围区域内筛选出资源较好区域。为了进一步确认所选开发区域光资源,

可在区域初选完成后,在该区域具有代表性地块安装测光设备,连续实测至少满

一年后,进一步分析数据。一般年辐射总量在5000MJ/m2以上的区域光资源丰

富,比较适宜开展光伏发电。

1.2地质条件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拟选场址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无大的地震发生,无不良地质作用,地

基的均匀性良好。地质水文条件与太阳能电池板基础形式及支架高度要相适应。

1.3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发电量的影响较为直接,特别是极端温度、大风、沙尘、雷暴、

积雪和冰雹等极端气候条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工作温度一般为-40~85℃,所

选场址区域极端气温应该在以上温度范围内。在选址时尽量避开上述灾害天气频

发的地区,以降低后续运营维护成本。

1.4交通运输条件

分布式地面光伏发电项目由于限定了接入电网电压等级(35kV及以下),场

站电气部分无需安装主变,一般建成开关站外送电力,大件电气设备较少,对运

输路段道路桥梁承载力要求较低,但施工阶段大型施工设备较多,应了解光伏场

址周围的交通运输情况,尽量靠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