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科围手术期医患沟通.ppt

发布:2017-03-08约1.67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科围手术期医患沟通 耿小平 2011.10 医疗纠纷和事故情况! 2007年 全院发生 25 例,外科系统 17 例(68%) 总计赔付 171.7万 元,外科系统 134.6万 元(78.4%) 围手术期外科医生的责任和义务 明确手术适应症和时机 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对手术的耐受性 做好手术计划和术前准备 详细告知治疗计划、风险、并发症和可能的预后 目前环境中的问题和挑战 医疗费用上涨而医保经费不足,自费比例高 医院社会印象不佳,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以药养医和医药收入使医疗工作可信度下降 医药卫生改革停滞,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医患信息不对称,“求医”现象普遍存在 “医闹”仍然存在,无事生非成“强势”群体 为何选择外科手术? 唯一可能获得最佳疗效--急性阑尾炎、胃肠癌、肝脾破裂 非手术治疗无效--溃疡性结肠炎、甲亢 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乳癌 无奈的最后选择--肝肾功能衰竭、脑溢血 关于手术选择的建议 “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指征有争议:胆囊息肉 “能做小则不做大”--外伤、肿瘤:“损伤控制”原则 “可迟做不必早做”--重症急性胰腺炎、肝硬化、血管瘤 遵循“以疗效为目的,指征明确,双方理解,病人耐受,技术保障”的原则 病人有知情和选择的权利 同一疾病有不同治疗方法,应告知利与弊(HCC) 对不同疗法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推荐,让其最终选择 尽量不做“姑息手术”和“应要求手术”! 杜绝因术者“要做、想做”而极力推荐手术,特别在指征不明时 术前告知≠术后无责 术前谈话的目的:告知计划、方案、并发症、死亡率、估计预后,可能放弃手术 了解病患方的要求、想法…… 条理清楚,表达准确,客观如实,富有同情和理解,取得病患方信任 并发症客观存在,医方将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医师的决心建立在患方理解和决定的基础上 术前谈话要点 说明手术的必要性、目的、风险和预后 先听病患方意见再酌情说明,推荐术式 要求直系亲属参与,其他人员不主导意见 预计手术花费、住院时间、治疗结果 文字记录要准确、全面并有共同签字 尊重患方意见,以“顺势谈话”为宜 几个应重视和警惕的问题 患方意见分歧大,经济困难,责任心差 诊断不明确,术中可能仍不能确诊 病人症状轻或良性病变但需做大手术 技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或很少施行的新、大手术 常规小手术但病人伴较多合并症和潜在疾病 术中告知的重要性 诊断不符,变更手术方案,附加手术…… 预计手术风险增加,可能有致命性并发症 手术、麻醉意外 要有记录和再签字,主刀者亲自谈话,争取“事前说明”或“渐进告知” 术后即时告知 统一认识,周密告知手术经过、近期风险及预后,术后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随意回答和多人解说 术后标本说明、讲解要“通俗化” 告知手术内容与术后记录一致 术后近期沟通 近期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及其表现 如何协助医护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告知已发生的并发症和治疗办法及预后 及时告知培养、化验、病理结果和需要更改用药或穿刺引流等治疗方法的原因 对严重并发症则应多次“渐进”式沟通和更多的关爱、及时进行院内外会诊…… 外科常见医疗纠纷起因 对手术期望值过高,对疾病本身和手术并发症了解不足 出现并发症后医疗、服务、沟通“没跟上” 回避患方的问题和质疑 术后管理、治疗中存在缺陷 治疗花费超出预期而疗效不佳 如何应对已有的医疗纠纷病例 外院、本院来源:胆道损伤、肠损伤 坚持救治为主,对过去的诊治不评价、不推测、不定论,切忌“打击他人抬高自己” 详细说明目前的诊疗方案并有科室意见 再手术应有把握,否则应“另请高手” 手术记录应客观、准确,“三思而后行” 各种告知应主刀亲自说明,注意仔细文字记录,应符合相关司法要求 做好围手术期医患沟通的要点 有明确无误的手术指征和依据 术者亲自检查病人,了解病史和重要检查 详细告知诊断、手术方案、可能的并发症和预后 了解患方的要求、期望、理解程度和决心 综合病人病情、家属心理、经济状况和自身技术水平为病人推荐手术方案或其他治疗方案 各项文字记录简明、准确、及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