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14功和机械能.doc

发布:2017-08-23约1.85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14 功和机械能 知识点的把握 1.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2.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3.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4.结合实例认识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5.能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理解机械效率。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7.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命题方向 大纲对本专题知识要求是: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 Fs,理解公式中F和s的物理意义,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和它的表达式η=,能根据功的计算公式正确求出有用功、总功,并通过机械效率公式计算机械效率,知道功率的意义,能区别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道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并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理解能的转化规律。 本专题知识点较多,涉及到的中考的内容较多,但是题目的难度不大。对于功的定义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中考题目要涉及到,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功的计算和功率的计算在中考中把两种混合在一起出题,大多在填空题和综合题中都会出现,中考命题中机械效率是常考的知识点,近几年以探究性的题目形式出现,机械能几乎在每份中考试卷中都会出现,大多考查能的转移及转化,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预测今后的中考,考查本 专题的知识点不会改变,但题目在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将有所加强。 考试重点 一、如何理解功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功的原理等。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或“做工”不同。物理学中的功是指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利用公式W = Fs计算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历年中考试题涉及功的考点有: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功的原理。功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每年中考都要直接或间接考到。经常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习时要理解和掌握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例1】 (2005北京西城课改区) 举重运动员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杠铃拿起并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静止3s。关于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第一阶段内做了功 B.在第二阶段内做了功 C.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在做功 D.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没有做功 解析:物理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举重运动员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杠铃拿起并举过头顶,杠铃在举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一阶段力对杠铃做了功,选项A正确。在第二阶段虽然用了力,但杠铃没有移动距离。所以力不做功,故选项B是错误的。选项C、D也是错误的。本题是对新课程“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目标的落实,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答案:A 二、理解机械效率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等。在解答有关机械效率的题目时,首先要搞清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这三个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联系。在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总功就是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所做的功,有用功就是滑轮组直接提升重物的力所做的功,额外功则主要用来提升动滑轮和克服摩擦。滑轮组用几段绳子提升物体,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上升高度的几倍。 历年中考试题涉及该考点有: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计算和关系,机械效率的意义和计算。复习是要注意区别这些概念,弄清它们的含义。联系实际获取感性认识,要动手操作,参与探究测量机械效率的实验过程,有利于掌握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 【例2】 (2006四川南充) 一台起重机将重3 600 N的货物提高4 m,如果额外功是9 600 J,则该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 J,机械效率是_________。 解析:有用功W=Gh=3 600 N×4 m=1.44×104 J,总功W总=W有+W额=14 400 J+9 600 J=24 000 J,机械效率为η==60%。本题是对新课程“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计算机械效率”目标的落实,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1.44×104 60% 【例3】 (2005广东广州课改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一定越快 B.做功越多的机械,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