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一章 导论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 第一篇/第一章 导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二节 经济学的分类 第三节 经济学十大原理 *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导论第二篇 微观经济理论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 产品市场理论 第六章 生产要素理论 第七章 微观经济政策第三篇 宏观经济理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是什么 二、经济学研究什么 三、经济学的发展第二节 经济学的分类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第三节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是什么 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相互竞争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一门科学。 二、经济学研究什么 (一)资源的稀缺性 欲望,是指人们对生活资料或服务的不间断的需求。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 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类的欲望或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品或服务来满足,而物品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 经济学中所讨论的资源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这些资源又可以分为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 与人类无穷的欲望相比,经济物品的数量总是不足的。这样,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的矛盾就形成了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 (二)资源的配置 1、生产什么(What) 2、如何生产(How) 3、为谁生产(For Whom) 4、何时生产(When) 5、谁做决策(Who) 三、经济学的发展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创始人。经济学发展的大概过程:教材。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实体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资源拥有者的经济行为,单个市场的变化规律。 主要内容包括:体格决定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把整个经济总体(通常是一个国家)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变量。 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教材。 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那些企图摆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经济行为效果的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 1、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 2、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3、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可通过事实验证。 规范经济学:那些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规范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 1、研究的内容不具有客观性。 2、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得出的结论会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是无法进行事实检验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