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生产理论讲解.ppt

发布:2016-03-20约4.06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生产理论 第五章 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第二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第三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节 生产拓展线与规模报酬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利用以制 成产品的行为过程。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的投入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 Q = f(L、K、N、E)--- 生产函数 经济学中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 生产函数(简写为C-D生产函数): 第二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在生产函数 Q = f(L、K)中,假定 资本投入量固定,用K表示,劳动投入量 可变,用L表示,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Q = f(L、K) (一)基本概念 1、总产量: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记为TPL。 2、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记为APL。 3、边际产量:指增加或减少1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记为MPL。 MPL与TPL之间关系 TP、AP、MP关系总结 1、三者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 2、MPL=0,TPL最大 3、MPL与APL相交,并且相交于APL的最高点。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Ⅰ阶段 ,平均产量递增,因为生产的规模效益正在表现出来; 第Ⅱ阶段 ,平均产量递减, 总产出增长的速度放慢; 第Ⅲ阶段 ,边际产量为负, 总产量绝对下降。 劳动投入量应在第二个阶段为宜。 某计算机厂商的长期生产函数为Q=20L+65K-0.5L2-0.5K2,总成本M=2200元,要素价格PL=20元,PK=50元,求企业L 和 K 的最优投入量,以及最大产量。  等产量曲线分析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二)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K,L) 最大组合的线。 厂商的最优组合点,不仅取决于技术上是否可能,还取决于经济上是否合理(即成本状况),厂商的理性决策,就是同时考虑技术上和经济上两方面的因素,选择一种要素投入的组合,使得生产者能够在既定的产量下,所费成本最小,或者在即定的成本下所生产的产量最大。 (一)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二)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无论产量既定,成本最小,或是成本既定,产量最大,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点,在图形上都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即最优投入组合就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即最优投入组合就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所代表的组合。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厂商同比例地改变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而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即:因生产规模的变动而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 1)规模报酬递增 原因在于:生产的专业化程度;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管理更加合理。 2)规模报酬递减 原因在于:规模过大,内部协调困难。 3)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递增的因素已经吸收完,生产组合的调整受到技术上的限制。比如,一人操纵两台机器已经到了最大效率,要提高效率除非改进机器。 假设一座月产量化肥10万吨的工厂所使用的资本为10个单位,劳动为5个单位.现在将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一倍,即使用20个单位的资本,10个单位的劳动,由于这种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带来的收益变化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形,请判断其属于规模收益中的哪一种情况:    (1)产量变动为25万吨,这种情形称为?  (2)产量变动为16万吨,这种情形称为?    (3)产量变动为20万吨,这种情形称为? 规模收益变动的三个阶段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αKβ 当α+β1时,规模报酬递增; 当α+β=1时,规模报酬不变; 当α+β1时,规模报酬递减。 小结 ? 1.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 2. TP、AP、MP的概念、曲线及关系   3. 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 4.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5. 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 6. 两种变动要素的生产中实现 最优投入组合 的条件 7. 规模报酬 8.生产拓展线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生产扩展线: 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素最适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得出生产扩展线。 它的含义在于:当生产者沿着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